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2015年,资中县以“三农”服务为宗旨,通过推进农民专合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县基层社的发展。去年全年,资中县农副产品经营服务总值达17340.7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9835.9万元。
◇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 “五统一” 规范管理庄稼医院
来到县中心庄稼医院,记者立刻便被眼前的绿色所吸引。从门柱到门头,县中心庄稼医院的几间门面,全部都用绿色的广告布包裹着。绿色打底的广告布上,用白色的字来映衬,使店面显得格外醒目。
进入店内,记者看到,化肥、农药等物品码放整齐,干净利落。
“老板,我买点化肥。”采访中,一名消费者走进了该庄稼医院。工作人员迅速拿出了一包化肥,把化肥的购买数量、批号等一一登记在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产品出现问题时发生纠纷。”工作人员说。
资中县庄稼医院建设起步较早,为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由于体制等诸多因素,庄稼医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呈现疲软状态。
资中县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恢复和发展庄稼医院为农服务功能,2015年实行了“五个统一”,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台账、统一承诺、统一着装,并配备了宣传设备,建立实物陈列柜、服务公约等,对全县的庄稼医院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在此基础上,根据庄稼医院5年建设规划,投资78.47万元,改造庄稼医院6个,其中镇级1个、村级5个,其硬件已基本达到省供销社《庄稼医院建设标准》。
■ 保障农资供应满足群众需求
据统计,2015年,资中县组织供应各种化肥64560吨(碳铵35680吨、尿素8321吨、磷肥2294吨、复合肥18265吨),农药3930公斤。
如何确保农资供应到位?
首先是保障物资储备到位。资中县进一步修订完善《资中县化肥农药储备管理办法》,狠抓农资淡储旺供的组织和日常监管工作,年均储备化肥13000吨、农药150吨以上,累计储备农资2万吨,超额完成储备供应任务,发挥了农资储备和市场供应的主渠道作用。
在价格管理上,资中县在春耕等农资供应旺季,组织开展农资需求和供应状况调查和化肥价格、库存量、销售量监测分析,及时组织货源投放市场,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绿色服务工作。在全县实施科技实验示范和配方施肥8万亩,配发各种宣传资料3.5万份,使农民真正掌握各种化学肥料及农药的正确使用,深受农民的欢迎。
充分发挥各农资网点、农资技术人员及83名“庄稼医生”的骨干作用,增加供应网点,积极发展经销户。送农资商品,特别是化肥、农药到村、组、户、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今年共组织各种化肥22150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到户”活动送化肥到村到户16500吨,仅此一项为农民节支150余万元。继续开展“限价打假、诚信服务”、“让农民使用放心化肥、放心农药”的活动。
得益于这些举措,资中县农业物资的储备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平抑了市场价格,农资市场没有出现脱销断档和价格异常波动情况。
■ 加强农村再生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子废弃物不断增加,废旧钢铁、废纸、废塑料乱堆放现象也较为普遍,由这些问题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的比例,动员更多群众加入环境保护队伍,资中县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致村民朋友们的一封信》、《垃圾分类宣传》等资料3500份。建立宣传栏12个,出动宣传车,深入乡村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努力营造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知认可。
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企业全力抓,形成县乡(镇)村、废旧收购业主配合抓的良好格局,加强了对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利用工作的规划管理。
“现在很多人都愿意把废旧物品拿到我这来卖。”资中县甘露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张涛文告诉记者,网点从最初的一间门面,发展到现在的两间门面,说明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资中县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18个。
新闻推荐
(陈雨虹记者李乐)1月6日上午8点50分,资中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在金税三期系统为第一位预约纳税人成功开出第一张税票,票面金额649.7元,这标志着综合征管系统与金税三期系统顺利切换,金税三期单轨上...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