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老成渝铁路”的那些事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1-10 23:15   https://www.yybnet.net/

■截至今日,成渝高铁通车运营半月有余,成渝高铁让内江人出行大大提速,自然而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与之相对应的“老成渝铁路”和内江火车站,最近的关注度自然降低了许多。但是,“老成渝铁路”曾经的辉煌并不亚于今日的成渝高铁,它承载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

■近日,记者采访了修建成渝铁路的工人、目睹成渝铁路通车的市民以及成渝线上的火车司机等,听他们讲述了成渝铁路的那些往事。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小梅

■穿“妇母服”修铁路

家住资中县水南镇花圃街的何德淑今年86岁高龄,60多年前,何德淑参加了成渝铁路的修建工作。“当时我刚高中毕业,听说有点文化的人去参加成渝铁路的修建,以后就可以调到铁路上工作,我迫不及待跑去报名。”

当时,负责成渝铁路资中段民工支队的领导看着何德淑的一双嫩手,不客气地说:“你一个女娃娃家,手上又没有茧巴,如何干得了体力活?”“我们不会劳动,可以学习劳动啊。”何德淑的诚恳打动了对方,她成了资中支队干工中队的一员(干工中队主要培养干部)。

1950年下半年,修成渝铁路时,何德淑和其他工友主要负责资中火车站到水南镇一段的路基工作。一挑箢篼、一根扁担、一根沙钎,就是她的工具。

当时,她穿着嫂子做的“妇母服”(类似于旗袍)干活。由于“妇母服”太长,又比较修身,干起活来极为不便,她便把大腿以下的布料剪掉,这样挖泥巴、挑泥巴就方便多了。何德淑记得,她们是10个人为一班,由于她干活积极,表现突出,后被选为班长。

■当劳模,奖励一件衬衣和一个洋瓷碗

刚开始到工地上干活,何德淑很不习惯,就连一小堆泥巴都挑不起。后来,经过锻炼,她能挑起一百多斤的泥巴。由于工作强度大,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工人们的胃口都非常好。“我一顿能吃两三盅白米饭,晚上一挨到床就能睡着。”

据她介绍,当时他们一天三顿的伙食都是由专人煮好抬到工地上。通常只有一个菜,大家或蹲或坐在地上,围着一盆菜吃得津津有味。倘若是听说要“打牙祭”,大家一到饭点便用筷子敲碗,敲得叮当响。

何德淑告诉记者,大家齐心协力修铁路,共用一把竹瓢舀水喝。所谓的竹瓢是用一节竹筒制成,再用一根竹片斜插进竹筒当作手柄。虽然辛苦,但对于何德淑来说,修铁路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1951年劳动节,何德淑被评选为“乙等劳模”(共选三个),奖品是一件写有“劳动模范”四个大字的衬衣和一个洋瓷碗。现场,领导还作了讲话,其中一句让她记忆犹新:“以后要在内江修一个指挥塔(即现在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工作中表现好的人的名字将来要刻在上面。”多年后,何德淑到梅家山成渝铁路民工纪念馆参观时,回忆起当年的表彰大会,仍激动不已。

■“第一次看到火车,以为是怪物”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第一列火车戴着大红花从成都站缓缓驶出,当时在资中县城读书的郑丽君和几个同学早早地等候在资中火车站。

“哦哟,当时看火车的人多得不得了,大家挤得汗流浃背。月台上的栏杆都被挤断了,我和同学只好站在远处的山坡上看。”今年80岁的郑丽君回忆起首发列车到站时的场景说,方圆百里的人都跑来一睹火车的“尊荣”。

事实上,得知成渝铁路要开通的消息,很多人几天前就带着干粮等候在资中火车站了。“有拄拐杖来的,有坐‘滑竿\’来的,男女老少聚集在火车站里,比过年还热闹。”郑丽君每天放学后也要跑到火车站看一下,只为打探火车到站的消息。

终于,7月1日下午,一列黑色车头、红色轮子、绿皮车厢的火车在山道中鸣叫了两声后,伴随着“哐嗤、哐嗤”的声音驶过来。大家看到这么一个黑黢黢的庞然大物,还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脑壳前头还冒出一股白烟,吓得赶紧往后面退。一边退一边叫:“怪物来了,怪物来了……”

火车停下来时,大家又跑到火车跟前仔细看,胆子大的用手摸。“哇,原来它是铁疙瘩做的哦,爬起跑都那么快,站起来跑怕是更快哦!”“它跑饿了咋个办?是像牛羊一样吃草吗?”大家对着这个从来没见过的“怪物”,激动不已,议论纷纷。

■坐火车考大学

成渝铁路通车后,最开始运营的火车是蒸汽机车,据说是仿照日本火车制造的,以燃烧煤炭产生蒸汽为动力。由于当时陆路交通不发达,车头和车厢都是在武汉经长江运往重庆码头,再组装而成。

火车运行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水。郑丽君记得,资中火车站没有“水鹤”(一种加水设备),烧锅炉需要的水全是人工挑。她在学校上课时,经常眺望河对面的火车站,就会看到络绎不绝的民工在沱江河挑水,场面十分壮观。

当年,郑丽君坐火车到成都考大学,这也是她第一次坐火车。“火车上平稳得很,茶杯放在桌子上,水都不得洒出来。列车员服务也很周到,感觉像是走人户(亲戚)一样。”

郑丽君回忆,当时坐火车不准乘客带家禽,但有一个乘客悄悄带了一只鸡坐火车。一上车,她就把鸡塞在座位下面,生怕被列车员发现。随着火车前进,那只鸡时不时要叫几声,那个乘客赶紧把鸡往座位里面塞。这一幕,逗笑了周围许多乘客。

而在火车上,乘客就像一家人一样,有吃的一起分享,有小孩大家帮忙带,气氛很是融洽。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车上还有专门坐起耍的乘客,仅仅为了体验坐火车的感受。

■一家四代的铁路情缘

郑丽君的儿子郑晓文说,正是那趟列车,成就了母亲的姻缘,不仅如此,他们一家四代也与成渝铁路结缘。

原来,郑丽君坐的那趟车上,就有她未来的丈夫。当时,他身穿制服,头戴大盖帽,在火车即将从资中出站时,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朝人群喊道:“大家快让开,这个火车要压死人的……”这是郑丽君对未来丈夫的第一印象。郑丽君的丈夫是山东人,其舅舅是修建成渝铁路的工程师。后来,丈夫随舅舅南下入川,成了成渝铁路上的一名职工,先后在资中站、归德站、重庆站工作。

郑丽君坐火车回家时,碰巧又遇到了他。两人相识并产生感情,一段姻缘由此结成。随后,便有了他们一家四代的铁路情缘。郑晓文介绍,他的舅爷爷、父母、弟妹、侄女都在成渝铁路线上工作,一家四代都与成渝铁路有着化不开的情缘。而他也是一名接触网工,在成渝铁路上工作了几十年。

郑晓文介绍,在电力机车还没有出现时,蒸汽机车因烧煤,大量的煤灰飘到空中并附在电线上,加之后来运行的内燃机车产生的油烟飘到空中,把煤灰凝固。每次他检修线路时,用铁锤轻轻一敲,一大坨煤灰掉下,往脸上脖子上洒。工作一天下来,全身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从学徒到司机长,见证火车变化

今年70岁的刘勇曾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所住的司机大楼与铁路的直线距离不足50米,站在窗台上,便可看见来往的火车。

1964年,刘勇参加工作,在内江机务段当学徒。先后考取了司炉证(烧锅炉的工人)、副司机证,三年后成了成渝线上的一名火车司机,主要跑资阳到永川的路线。

作为一名火车司机,刘勇见证了火车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的变迁。最开始开蒸汽机车时,以烧煤产生蒸汽为动力。若是煤炭品质好,从资阳开到永川要烧掉五六吨煤,若是煤炭品质差,就要烧掉七八吨。

有一回,刘勇的一个同事开着火车从椑木镇到双凤驿,由于煤炭品质不好,动力不足,开了十多个小时都没能冲上那个坡。最后煤炭烧完了,火车不得不返回内江机务段。

每次上班,刘勇都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岗,反复检查火车的情况。尤其是驾驶火车时,更是马虎不得,精力必须高度集中。那个时候,香烟、浓茶成了他驱赶瞌睡的“神器”。

后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出现,提高了火车的运行速度,同时也减轻了火车司机的工作量。“以前每次交班都要把火车头擦得干干净净的,通常要擦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休息。”刘勇回忆。

因为工作认真,刘勇当了15年的司机长。几十年来,他从未出过责任事故,于1997年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的火车头奖章。他感慨:“我一辈子沿着铁轨跑,看着铁路边的茅草房变成高楼,看着蒸汽机车变成电力机车,现在又看到了高铁开通,时代变化真是快啊!”

新闻推荐

2015年12月公共资源交易月报

市交易中心完成进场交易项目70个(宗),实现交易总额212569.50万元。政府采购进场交易项目16个,采购预算金额984.66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57.63万元,节省资金27.03万元,节约率为2.75%。其中货物类采...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成渝铁路”的那些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