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再访保和寨——通车梦已圆 “好水”依旧在期盼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1-11 23:15   https://www.yybnet.net/

2105年7月7日,本报《水,水,水!保和寨村民在期盼》一文报道了资中县银山镇铜锣村7组(保和寨)村民面临的饮水、交通等困境后,引起了各界对当地的关注,相关部门随后也采取了举措,逐一解决村民的难题。

半年过后,保和寨村民面临的困境是否有所缓解?带着疑问,1月9日,记者再次走进山寨,实地探访村里的变化。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欢喜:终于圆了通车梦

“李记者,这下方便了,你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山寨顶上!”1月9日下午,当村民小组长钟代水得知本报记者会前往采访时,在电话里高兴地说。而在半年前记者前往采访时,小车只能停在山脚下的村道边,然后顺着崎岖的小路攀爬到寨顶。

保和寨位于银山镇铜锣村7组,毗邻沱江,地势险峻,寨顶住着全组34户人家100余人,大部分为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寨上人家的生产、生活都存在诸多不便,有一条通往寨下的乡村水泥路是村民们多年来强烈渴求实现的愿望。

“自从《内江日报》报道我们的困难后,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就来村里调查过,修路的事终于有了希望。”钟代水介绍说,2015年10月份,装载机终于开进了村里,一路披荆斩棘推土平坑,把原本只有1米多宽的机耕道拓宽为3.5米宽的通村路。

“那一段时间,每一天机械轰鸣声响起的时候,几乎全寨的人都会到现场观看,周边全是人。”钟代水激动地说,“盼星星盼月亮,寨上人家终于盼来了修路的大喜事!”

去年11月底,雏形渐现的乡道铺上了厚实的二灰土,尽管平整的水泥路还没有铺筑好,但是路基已经可以承载小车通行。

“修路的工程款是政府出的,村民只需要集资补偿占用邻村组人家土地的青苗费。”钟代水清楚地记得,两次召开村民小组会商议修路一事时,虽正处挖红苕的农忙季节,但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依然热情高涨,把钟代水家的小院坝挤得满满当当。在集资收款时,一大半的人家主动上门凑钱,一天时间就凑够了预算的11000元。

“这条路,是寨上人家致富的希望之路!”村民刘桂英笑呵呵地说,快过年了,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主动打电话回来问修路的事,一些好几年没回过家的人也表示今年要回家过年。

村民们介绍,路基修好的那一天,寨下一位78岁的老大爷专门拄着拐杖,顺着大路走上山寨串门,这是他20多年来第一次上寨,“这条新路,帮他了了‘上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愿”。

对于寨上人家来说,这条路不仅仅是一条便民路,更是一条拉近山寨与城镇距离的希望大道。

“以前因为路难走,亲戚都不愿意来串门,寨子上冷清得很。现在可热闹了,三天两天都有商贩开着三轮车、小货车来寨子上卖水果、凉菜等。大前天我还在家门口买了一只板鸭,换做以前下山去赶场买东西,来回起码得走两个多小时。”刘桂英说,这条路为村民带来许多的方便与欢乐,连小伙子相亲找对象也多了几分底气。

忧虑:过年难喝干净水

寨上通水泥路的问题解决在即,但是萦绕在寨上村民心底的饮水问题,看起来还是悬而未决。

2013年,为缓解山寨村民饮水难题,当地政府在寨顶修建了一个小型集中供水站,抽取寨下沱江河里的水净化后供村民饮用。在这之前,村民们生活用水来源一直是山顶的一口池塘。

然而,没使用多久,由于取水口堵塞、设备损坏等原因,集中供水站不能正常运转。经多次反映无果后,村民纷纷自筹资金买来小型水泵并安装水管,从位于寨下一公里处的一口水井里抽水。34户人家共用一口井,显然远远满足不了寨上人家的需求。

村民们反映,内江日报报道寨上饮水难一事后,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来查看过,也提出过解决方案,但是半年过去了依旧没见动静。村民们说,每到逢年过节寨上人多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水缸都会缺水,菜都不敢多炒两个,“以前穷的时候是‘数着米下锅\’,现在不缺粮食了,变成‘等着水煮饭\’。”

村民陈昌银在自家屋旁打了一口水井,表面上看仿佛是在全寨“独享”了一井水源,但在邻居眼里看来,他却很“造孽”。因为陈昌银在寨顶多处打井都打不出水,不得不在牲畜嬉戏的山顶堰塘下方挖了一个坑,水源全靠堰塘水浸透而来。

“如果从山下水井抽水,买抽水机和线管那些要好几千,我没钱,到处都挖不出水,只能想出这个办法。”陈昌银无奈地说。他拿出一块白矾,在缸壁长有绿绿青苔的水缸里不停搅拌,这是寨上家家户户都熟练的给水“消毒”的办法。“‘消毒\’后看起来更干净,但是煮的开水涩口,也‘刮油\’,顿顿都想吃肉。”

十来分钟后,浑浊的井水逐渐变得清透,缸底沉淀下一层黄色泥沙。

“今年国庆节期间,88岁老母亲病重,城里亲戚回来看望时,看到这水都不愿意在我家吃饭,最后一大家人还是走路下山,到镇上去吃的饭。”陈昌银说,希望能尽早用上干净水。

在村民看来,比陈昌银显得更“造孽”的,则是山那头的60岁独居老人李长久。李长久多年独居,无固定收入,由于无钱安装抽水机,十来年一直挑附近的堰塘水喝。

记者来到李长久家时,恰逢他挑水回家,把一口大塑料水缸灌得满满的,也用明矾在绿幽幽的堰塘水里搅拌了几下,算是“消毒”完毕,然后用其煮饭烧汤。

“之前在附近打过一口水井,但是地下全是硬石头,关不住水,只用了两个月就没水了。”李长久说,之后他每周都会去堰塘挑水,“下雨天最麻烦,山路又窄又滑,有几次挑水还摔倒了,如果能用上自来水就好了!”

尽管享受着寨上修路的喜悦,但不少村民也在担忧:快过年了,就算路修好了也不便请城里的亲戚来做客,毕竟水质不好且不够用,请客依然是一件让主宾双方都犯难的事情。

期盼:老寨焕发新活力

保和寨正在发生的变化,使得村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与半年前记者采访时村民们孤独无望的眼神相比,本次回访,记者发现村民们谈论村里发展的话题变多了。

“其实保和寨有很好的风光,也有不少保存完好的人文景观,只是多年来因为山高路陡也没做宣传,很多人都不晓得。”村民小组长钟代水说,如今路打通了,希望喜欢徒步郊游的人都来寨上游玩,带来一些新气息新知识,带走寨上游玩的美好回忆。

保和寨四面峭壁,岩石嶙峋,怪石耸立,其东北部临江,地势险要。据当地村民介绍,建国之前当地村民为抗击土匪合力修建山寨,取名保和寨,寓意保护一方平安祥和,至今山寨仍存留多处寨门、兵洞和炮台遗址。站在寨顶极目四望,可俯瞰沱江美景、远眺金紫山和成渝高铁雄姿,天气良好时,甚至能看到内江城区的高楼大厦。

记者了解到,因为保和寨上的旖旎风光和历史人文,当地政府曾提出要大力发展当地观光旅游业,但由于地理位置、资金受限等多方原因,保和寨的魅力至今还“深藏闺中”少为人知,很少有城里人登山进寨。

村民们分析,寨上除了有独特的风景和人文景观外,还有大量土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就希望有大老板来承包土地,带领我们大面积种植特色蔬菜瓜果等。”村民们说,寨上没有条件好的种植养殖大户带头,也不知道去哪里“请财神”。

“只要能改变穷苦条件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干,关键是想不出办法,找不到门路啊……”以妇女和老人居多的保和寨村民,空有一身理想和力气,却不知道从哪里发力。当记者把去其他小康村采访的见闻与村民们分享后,在场的村民眼里闪烁着希望之光。村民小组长钟代水说,“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过上小康日子。村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里的大龄娃娃好找对象,城里亲戚愿意留下来吃顿饭,过了门儿的媳妇不再离家出走……”

新闻推荐

逐年扩大参保覆盖面 稳步提升报销额度资中县二○一五年医保工作成绩突出

(记者孙国丞)2015年,资中县通过抓参保扩面、基金管理、监管、政策落实等措施,不断提升医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医保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抓参保扩面,着力稳步提高覆盖面。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县...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访保和寨——通车梦已圆 “好水”依旧在期盼)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