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开确权颁证、多地土地流转、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随着内江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逐步迈入“深水区”。
2015年来,内江市又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既有成果上,大力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让土地资源实现资本化,推动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此,内江市出台了《内江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及3个配套文件,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获批全省第一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单位。
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21笔、2279万元;实现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4笔、54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已起步破局。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雪中送炭,
200万贷款帮他把柠檬卖到了俄罗斯
1月13日上午,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的时候,位于永安镇多向湾村的茂源柠檬专业合作社厂区内,数十名工人正忙着分拣柠檬装袋,而厂房门口,停着一辆待装货的红色大货车。
据悉,这一车柠檬将被运送到湖北,然后走水路出口俄罗斯。合作社经理廖延朝介绍说,一车货有35吨,预计最迟明天一大早就要发出去,所以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工作,“往年的柠檬一般卖到广州香港等地,今年销路打开了,先后有4家俄罗斯的客户前来下单。而本地柠檬能顺利出口,之前银行发放的200万元贷款可谓帮了大忙。”
内江市茂源柠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核心成员来自中国柠檬之都——安岳县,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的柠檬专业大社,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就业。
如今,合作社收购改造有多向湾村和连部湾村1000余亩柠檬园,拥有柠檬成树7万余株,每年的土地租金、工人工资以及农药化肥等成本开销高达150多万元。
“去年合作社又扩大了土地承租面积,投巨资建成了厂房并引进了先进设备,再加上巨大的生产成本,周转资金一度非常吃紧。”廖延朝说,做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效慢,对周转资金的要求很高,尤其是俄罗斯客户前来下单后,由于需要大量现金收购柠檬,资金周转难题让合作社上下都犯了难。
去年9月,市中区农林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主动上门讲解政策、办理手续,结合土地资本融资改革试点,为其颁发了“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并协调邮储银行办理贷款事宜。
2015年10月16日,邮储银行内江市中区支行成功为茂源柠檬合作社发放了200万元贷款,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这笔贷款成为全市第一笔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同时也是全市第一笔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拿到贷款后,合作社抓紧时间用于现金收购农户的柠檬和购置化肥,迅速组织货源,成功开拓了俄罗斯市场。
“合作社今年准备再扩大约250亩的柠檬种植面积,提升产品质量,另新建一个柠檬加工厂,开拓电商领域市场。”土地资源盘活了,又有了资金的支持,廖延朝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底气大增。
打通障碍,
让“沉睡”资本“活”起来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要让土地资源充分发挥融资作用,关键点就在于打通制度障碍,让土地经营权具备融资资格。”市中区农林局副局长刘宗科介绍说,按照之前的融资办法,业主流转土地后,最多只能申请到几万元的小额贷款,对于投入大回报慢的农业投资来说,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土地上的农作物因其特殊性质,无法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而不少种植大户、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又面临着极大的资金需求。
作为农村土地资源融资改革的试点区(县)之一,市中区一直在这方面探索实践。据介绍,业主的资金压力主要来自土地流转金、农作物苗种购买种植、农产品收购资金等几方面,当业主有资金周转需求时,一旦常规融资渠道被堵死就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发展困境。
刘宗科说,促进土地流转发挥效益,扶持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后的作用,帮扶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据了解,推动土地资源融资,首要的做法就是要把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针对通过流转方式取得经营权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颁发《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赋予其享受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和抵押权。
“有了这个经营权证,业主就有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基本资质。”刘宗科说,在业主融资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承担着“牵线搭桥”、“服务农业”以及“风险把控”等责任,结合农村产权信贷信用体系建设,及时跟踪收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资料,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建立信贷信用数据库,进行信用评级,允许有信誉等级的家庭和达到一定信用评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享受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及农业各项政策补助。种植户可以通过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及地上种养物、附着物进行抵押贷款。
记者了解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江市市中区支行也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而贷款能贷多少,则由农林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对经营者的资产状况以及农作物予以免费评估,银行拿到评估报告后,再决定贷款额。通过这种办法,经营者最高可以贷到200万元。
万一贷款者经营不善,如何防止出现呆账坏账?农民的土地流转金是否有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这也是政府、银行等方面重点把控的问题。
“首先贷款申请者必须租用土地满两年的期限,这期间的履约行为、财务状况、法人信誉等等应该符合要求。此外,业主五年内只允许申办一次贷款,且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其经营状况、财务情况进行年审;而针对不同业主的经营内容,保险公司还推出了肉牛、水产、葡萄等特色产业新险种,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刘宗科介绍说,在年审这一环节,贷款者是否及时支付农户租金,是一项重要条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优先保障农民的利益。
市中区还相继制定了《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登记管理办法》、《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办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资金监管办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予以制度化和细化,不断向更深的领域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改革。
不断“试水”,
土地融资改革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除了市中区在农村土地融资改革方面发力外,东兴区、资中县也在积极探索。
东兴区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选取田家、小河口等“产改”基础好、农村产权流转顺畅的乡镇开展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为有效解决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组织召开了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并积极与邮储银行东兴支行、东兴区信用联社进行合作,制定东兴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管理协议,采取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成功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1笔,贷款金额60万元。
资中县紧盯农村因无资产抵押而造成的“贷款难”这个瓶颈,安排3000万元信贷规模用于农村产权融资贷款投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投放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范围内,优先使用于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地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全县已完成抵押融资贷款约660万元。
更大的动作、更多的试点将在全市范围内铺开。记者了解到,内江市出台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及3个配套文件,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21笔、2279万元;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14笔、金额141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已起步破局。
下一步,内江市还将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加快推进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组织申报,抓紧梳理和发展一批组建规范、管理严格、封闭运行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力争到2017年,实现凡是符合抵押融资贷款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切实破解农村融资难。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加强春节期间文物安全工作,防止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1月11日~14日,资中县成立检查组,对县内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文物...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