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莲 本报记者孙国丞文/图
工会,是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工会的发展,确保了以劳动者为主的群体权益得到合法的维护。同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5年,资中县从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着力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帮助职工、服务职工等和劳动者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具体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领导作用,不断维护和增强劳动者权益,为资中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 带领职工推动发展
入冬以来,资中县的各个学校操场内多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运动时间,资中县各学校的7000多名教职工,一起走向操场,在雄壮的音乐声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第九套广播体操的锻炼和分层次的比赛中。通过层层选拔,以及县上举行总决赛的比赛方式,在全县校园内掀起了做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热潮。
作为一项带有趣味性的竞技比赛,体操比赛带动了7000多名教职工一起锻炼身体,从中不难看出,资中县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中所花费的心思。
2015年,资中县以“当好主力军、参与改革立新功、建功‘十二五\’”为主题,广泛开展“强技能、当先锋、保质量、促转变”、“窗口优质服务”等劳动竞赛,全县企业参与面达90%以上,参与职工3万余人(次)。扎实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参赛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2%。以争创“五化五强”班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参与企业213家、职工1.3万余人(次),培训班组长300余人(次)。
然而,要带领职工促进经济发展,并非那么简单。在开展劳动竞赛的基础上,资中县一方面着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比武练兵、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劳模推荐、宣传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劳模示范作用,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去年,我们总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9件,成功调解117件劳动纠纷案件”,说起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对于调解的效率较为满意。
为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权益,资中县建立了382个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平均为每个基层调解委员会配备了3名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存在,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部分劳动纠纷,把问题解决在了基层。”工作人员说。
从源头加强管理,才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对此,除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外,资中县还积极制定和修改涉及职工利益的法规和规章。不断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三平台五机制”构建社会化立体维权新格局,职工维权律师团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进一步突出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重点,推进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目前,全县签订工资集体合同382份,覆盖企业1194户、职工3万余人,签订率达98%。
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建设,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已建会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和职代会建制率分别达到94%、90%。
■ 民生改善卓有成效
2015年,资中县各级工会共帮扶困难职工2038户(含职工生活困难救助、农民工帮扶、医疗救助、特困救助等),帮扶金额近100万元。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41名,助学金额近30万元。
培训农民工200人,让 35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以“四问三送三帮”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走基层、访职工、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企业53户、困难职工2000余人,为63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了免费的就业服务。
……
在创新服务载体上,资中县协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参与社会治理新方式,组建乡镇、社区群团社会服务点2个,提供创业帮扶、困难救助、权益维护等服务项目,增强了困难职工帮扶实效。推动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向社会购买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依法有序有效参与公益事业,开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新途径。
在拓展服务范围上,资中县转型升级县总工会困难帮扶中心为职工服务中心,健全中心管理体制和机制。在部分规模企业试点推进工会服务职工普惠项目,免费发放工会服务卡4700张。深化惠民帮扶站点建设,逐步将帮扶困难职工向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服务转换。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资中县政务服务中心采取四项措施,努力打造“服务更优质、形象更鲜明、管理更严密”的服务型窗口,充分展示窗口部门的良好形象。在...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