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城小东门外,有几幢古色古香的“华西式”建筑,在现代化楼房中显得与众不同。它曾是由美国人创办于光绪末年(1908)的教会学校,名为进德女中。
进德女中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四川仅有的四所女子中学之一(另3所:成都华美女中、重庆淑德女中、遂宁涪江女中),也是原资中专区所属八县唯一的教会女子中学。
进德女中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严格的管理,为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优秀学生。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所“洋学堂”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进德女中学校气势恢宏的“华西式”建筑群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群,2012年7月16 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小梅
■ 历经百年的“华西式”建筑
穿过资中县人民医院的大门,往里直走再拾级而上,几幢古色古香的“华西式”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进德女中和原宏仁医院旧址。
多年研究资中文史的宋国英对进德女中了如指掌,据他介绍,由于资中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自古以来又多为州郡、专署所在地,外国教会自然选择在资中建教堂。
为了推动传教事业的发展,他们在建教堂的同时,也采用了办学校、设医院齐头并进的办法,以此壮大自己的队伍,进德女中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
进德女中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四川仅有的四所女子中学之一,建立时间稍晚于成都华美女中,早于重庆淑德女中、遂宁涪江女子中学,是享誉巴蜀的女子中等学校,也是原资中专区所属八县唯一的教会女子高级中学。
宋国英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得知,进德女中现存的真理楼、和平楼、新华楼等八栋大楼,占地面积约1666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这些建筑是由美国一女建筑师设计,再由资中县著名的房屋建造师萧洪兴主持修建而成。
每栋楼设计为四层,均系石木结构,墙体全由条石砌成,拱形门窗饰以各色花纹,楼梯和楼道均由木板铺成,屋顶多采用坡屋顶、小青瓦和飞檐翘角等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另外,仿照西方建筑形式,屋顶中部建有小阁楼,室内嵌有取暖用的壁炉等设施,楼底还有地下室、防火井、通风口。
因此,这种融贯中西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华西式”建筑,既有西方功能派建筑的特点,又有东方建筑的恢宏与气派。
■ 雄厚师资与严格管理
“这所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师资力量非同一般。”宋国英在档案馆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进德女中任教的老师大都是国内外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比如在进德女中担任英语教学的赵如玉,取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历任资中教区视学、该校董事会董事、英语教师潘明德,取得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另外,历任资中圣道女校教员及本校训育主任兼伦理科教员的刘文光,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神学院……高学历的教师人才不一而足。
除了师资力量雄厚外,进德女中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都非常严格。该校的档案记载,学校制定有《私立进德女子中学组织大纲》和《训育纲要》《请假规则》《食堂规则》等。从中了解到,进德女中的学生就连吃饭、就寝、如厕都有明确规定,可见学校管理之严。
今年89岁的曾浣懿是进德女中的一名学生。老人清晰地记得,学校管理严格,学生必须统一着装,穿戴不整齐就不准进校门。而且,每天的朝会课必须在礼堂唱圣歌。
当时,她们统一规定穿“童子军服”上学,冬天不管有多冷都要穿裙子。曾浣懿回忆,她的家境贫寒,买不起皮鞋穿,就只能穿布鞋读书。遇到下雨天怎么办呢?就只能穿“爪子鞋”(类似于现在的雨靴,鞋底有钉子,防止雨天打滑)。
“学校管理之严哦,穿这样的鞋子是不准进校门的。”老人回忆,雨天她还要带一双布鞋,走到校门口把“爪子鞋”换成布鞋才能进校门。
“另外,课堂管理也相当严格。”曾浣懿告诉记者,她们的英语课是由美国人教,老师规定:英语课上不准说中文,一律讲英文。说话间,她脱口而出:“Good morning(早上好)、open the door(打开门)”。几十年过去,曾浣懿依然能准确说出当年课堂上的英语短句。
■ 江西九江儒励女中曾迁校于此
与其他三所教会女子中学相比,进德女中算得上是蜀中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女子中学。
宋国英介绍,民国二十七年(1938)7月,日寇进犯江西九江,为防止日机空袭,不使校史中断和学生失学,时任九江儒励女中的校长吴懋诚女士率师生历尽艰险,分多路迁至四川。
当时,美国卫理公会在成都、重庆、遂宁、资中共设有四所女子中学。九江儒励中学求助四川华西卫理公会,征询其意见,四川电告欢迎入川,并让他们在成都、重庆、遂宁、资中四处任意选择一处开学。
儒励女中一方面考虑到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为敌机轰炸目标,不宜办学;另一方面,遂宁涪江女中校舍及环境条件不如资中进德女中,故决定在资中办学。同年8月3日,儒励女中师生到达重庆,借住在淑德女中,14日便到了资中进德女子中学。
江孝伟在《抗战期中的儒励(中学)》一文中,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情况:“资中位于成渝路之中,为一产糖区,街市整洁,人民富庶。进德女中校园在小东门外一山丘上,校舍均为青石所建,坚固雄伟,桔林四绕,风景宜人,而课室寝室设备齐全,得此佳境,继续开学,衷心殊快。”由此看来,儒励女中看中资中进德女中的原因除了安全因素外,更多的还是校舍环境。
当儒励女中在资中开班教学时,1940年初,四川教会当局决定:让儒励女中迁离资中。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一地不宜有同会之两校竞争。二是恰逢遂宁葆涪联中因师资经费不足难以维持办学,遂决定将儒励中学迁过去。
■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进德女中规模较大,环境幽美,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并有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著名高校优秀教师,加之按照英美教学模式的先进管理办法,该校为省内外无数学子提供了读书的机会。
关于进德女中培养的优秀人才,宋国英在虫蚀霉损的档案中,翻阅了数十卷资料才零星得到一些文字记录,他用摘抄、复印、拍照的形式做了整理。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他发现,进德女中招收的学生除资中本地学生外,更多的是来自内江、资阳、简阳、成都、重庆、璧山、中江、仁寿等省内市县以及江苏镇江、安徽含山等地的学生。
此外,学校创始人龚斐群、校董事会董事钱鹄骞(美国教会宏仁医院院长)、校长刘正刚、洪达英等学校领导及不少教师都将子女、弟妹或亲友的子女介绍到该校就读。
曾浣懿说,凡是从进德女中毕业的学生教书都特别“厉害”,这可能与学校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的教学质量分不开。对此说法,宋国英表示赞同。因为他通过史料的收集整理发现:进德女中为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等当时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资中人黄乾敏就是一个典范,她初中、高中均就读于进德女中,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合大学教哲系。在1938年到1941年期间担任过进德女中校长、资中县妇女会首届常务理事。后来,她还在台湾省卫理女中(1960年由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担任过重要职务。还有留校任教的徐哲彬、桃李遍天下的肖义菊、国画作品被敦煌美术馆收藏的刘云卿等佼佼学子。
历经岁月沧桑,如今,进德女中这所“华西式”建筑依然矗立在资中县城小东门外,诉说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本文相关资料由资中县文史爱好者宋国英提供,特此致谢!)
新闻推荐
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部门声音:精准发力 奋力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
市环保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好环保脱贫攻坚战一是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环境基础设施...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