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无粮村”趟出的致富路——东兴区三烈乡芋河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记实

来源:内江日报 2015-12-19 23:23   https://www.yybnet.net/

■ 青青桑叶翠,悠悠山水绿。

■ 走进东兴区三烈乡芋河村,1000亩桑园环绕在青山绿水之间,500亩果桑集中成片,山上桑叶叠翠,山下蚕房林立,村民进进出出,快乐地忙碌着,犹如一道亮丽的美景。

■ 从1999年村民开始栽桑养蚕,经过长达17年的蚕桑产业发展历程。截至2015年,芋河村已是家家户户栽桑养蚕,蚕桑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全村依靠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芋河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无粮村”。

◇本报记者钟雨君文/图

十七年坚守

迎来蚕桑发展的春天

芋河村位于三烈乡西北部,距三烈乡政府7公里,与东兴区富溪和三烈交界处,与资中县龙山乡三圣村、天宝寨村接壤,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又在小山顶上,水资源相对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芋河村村民开始寻找种植粮食以外的农作物。1999年,芋河村开始栽桑,第二年养蚕,当时有良桑100亩,年养蚕80张,但由于技术、产量、质量、市场等因素影响,蚕农养蚕收入微薄,影响了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部分村民产生了放弃栽桑养蚕的想法。

2005年,是芋河村面临的第一次转机。

东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发展蚕桑产业,区蚕桑部门不仅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蚕农养蚕技术,还派出蚕桑技术人员入驻村组。近年来,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三烈乡政府引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起1000亩桑园。“要是没有国家的蚕桑产业政策扶持,没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扶持,没有区、乡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村上的蚕桑产业也发展不起来,村民也不能脱贫致富。”村支书王跃能说。

2014年,是芋河村蚕桑发展的春天,全村迎来了蚕桑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

上级部门先后实施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在各级财政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芋河村再次发动村民栽桑养蚕,推广先进栽桑养蚕新技术,由四季养蚕变为集中共育、多批次养蚕,特别新建了3个集中共育室和26个养蚕钢架大棚,一年养蚕6至7季,养蚕量增长三分之二,单产增加10公斤以上,每张蚕的产值提高300元以上,全村养蚕收入增加数十万元。

靠着养蚕,芋河村大部分村民脱了贫,部分村民还走上了致富路,村两委也把发展蚕桑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多元化发展

带来火红的收益

“今年我家试养了1张七季蚕,收入了1500元钱。”11月27日,在东兴区三烈乡芋河村2组,村民左自蓉说。左自蓉告诉记者,她家今年共养蚕13张,收入2万多元,除1000多元的成本,有2万元的收入,因为春耕时缺水,不能种植水稻,夫妻俩就把所有心思都用在蚕桑产业上,蚕收完了后,在地里种植大球盖蘑菇,已经下种了,过一个多月就能收获。

“通过政府和部门的扶持,以及乡镇的引导,近几年芋河村蚕桑发展有了很大起色,村民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养出来的蚕茧更好,更值钱。”芋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娅说,“特别是一些零碎的养殖户,不科学的模式导致产出的蚕茧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蚕茧收购价格不能提高。”“我家的蚕茧不比别人的差,为什么价格没有别人的高呢?”部分村民有了这样疑惑。村两委将问题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后,随即召集了上百户村民开会讨论,征求了村民意见,再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并向蚕桑专业人员请教,决定成立东兴区芋河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蚕桑产业。

2013年,“东兴区桑葚菌专合社”成立,标志着芋河村发展蚕桑产业进入新的阶段。“要将蚕桑产业发展好,必须靠产业带动,进行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才能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增收找到出路。”三烈乡党委书记陈宗林解释。

实践证明,芋河村发展蚕桑产业这条路是走对了。两年来,村民们满心欢喜,种的还是那几块土地,栽的还是那些桑树,养的还是那同样的蚕,但是因为在专合社的指导下进行了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和管理,蚕茧的个头不但变大了,而且几乎每个单品都一样大。由专合社出面和收购方磋商价格,也保证了村民的收入。村民的收入两次增加了,积极性空前高涨。

更可喜的是,村民养蚕技术的普遍提升。前两年,蚕农就开始养殖六季蚕,经过专合社的调整,今年引导村民养殖了第七季蚕。刚开始,蚕农们还满心疑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心翼翼地打扫蚕房,管理蚕,后来看着蚕一天天壮大,并上蔟结成蚕茧的时候,村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大多村民试养了一张或者半张七季蚕,平均增收1200元左右,有的村民收入还突破了1万元。

同时,村两委积极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先后试验示范桑枝食用菌。去年,由村干部带头进行了示范种植,今年更扩大范围种植。同时,今年看准果桑发展潜力,新扩种了300亩果桑种植,还极探索桑园套种蔬菜,林下养殖等发展模式,延长蚕桑发展链条,让芋河村蚕桑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电商助力

蚕桑产业前景广阔

产业发展了,产品有了,但如何打开销路?却是是摆在芋河村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村上的桑枝食用菌马上要收获了,明年还有500亩果桑,现在还新出品了桑叶茶,我建议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卖点,将我们的产品‘触网\’,用电商网络平台扩大芋河村知名度,这样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芋河村实地了解,采摘桑葚。”在村两委会上,陈娅提出自己的意见,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我们村因为常年发展蚕桑,桑叶的生长不需要过多肥料,特别是种植蚕食用的桑叶不能施用任何农药,所以我们村的特色是水、土、空气等没有任何污染,清新自然,产出的农产品也未受到污染,特别适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村支书王跃能兴奋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村两委一帮人越说越有信心,当即确定芋河村明年计划扩大原有产业保有量,增加良桑和果桑栽种,力争到2016年底,养蚕数达到800张,全村蚕桑产业增加收入105万元以上。同时,进一步推广桑枝食用菌栽种面积,让桑枝食用菌达到15亩,亩产值达到4.6万元以上。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认为还应该继续挖掘果桑初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在芋河村果桑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力争与果桑加工企业签订果桑收购保护价,解决桑葚、桑叶销路问题,延长产业链,增加蚕桑产业发展附加值。

“只有进一步壮大原有产业,增加蚕桑产业附加值,让村民增收致富,我们芋河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梦想才能实现。”陈娅的话让大家鼓掌赞成。

随后,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工作分工。有的督促村民把300亩果桑栽下,管理好,确保明年有部分桑葚开始挂果,后年就能丰产;有的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将桑园的基础设施修建完善。有的与内江全搜索、团购网等电商平台洽谈,注册芋河村产品品牌,希望依托电商网购的力量汇集人气。

大家达成共识,要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各种网站及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力争将本村的特色亮点和优质产品推广开来,为芋河村攒够人气,通过人气打响产品品牌,让质量过硬的产品能到更多的市民手中。

定计划、搞产业、抓特色、重宣传,曾经偏远又贫困的芋河村,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依托蚕桑产业,变成了东兴区首个“无粮村”,正在致富路上阔步向前。

新闻推荐

***,内江在行动

“精准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建卡贫困户14.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无粮村”趟出的致富路——东兴区三烈乡芋河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记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