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资中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聚焦中心任务,坚守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完善责任链条,主体责任落实更加到位
层层定责,强化任务落实。资中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实际制定《资中县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对县委班子成员实行“报告提醒通报制”,即: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县委班子主体责任应完成的工作事项进行报告;对于县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责任应落实的工作,每季度进行提醒;对上季度工作落实情况,在县委班子成员中进行通报。县委书记于每年的6月和12月收集各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用记录本进行审阅,并适时或定期对下一级党政负责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约谈提醒。对乡镇和部门建立季度任务清单制,今年共向各级组织下达季度任务清单369份,下达工作任务63项。
级级督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常态巡察机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导操作细则》,坚持每季度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对各级各部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开展1次巡察督导,全面了解和掌握被督导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现场反馈问题,现场进行打分,得分计入年终责任制考核。季度巡察督导办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2015年1~9月,巡察单位375个次,查纠问题28个。
严格问责,强化运用落实。出台《党风廉政建设 “一案双查”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每年组织乡镇和县级部门“一把手”向县委常委会和县纪委全委会述责述廉,同时,将述责述廉情况在资中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两个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导致问题长期存在、反复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严格追究有关领导责任。2015年1~9月,全县共问责领导干部18人,其中党政“一把手”6人。
二、强化宣传教育,反腐倡廉氛围更加浓厚
廉政教育抓常抓实。坚持干部任前“早预防”。分级开展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提醒,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夫妻共同签订廉政承诺书。严格落实干部任前“廉考”制度,成绩不合格者将被终止提拔。坚持任后廉训“不放松”。推行干部培训廉课必修制和学分制,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脱产进修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有关知识,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县纪委连续4年开办“廉政教育大讲堂”,今年已举办“三严三实”、“守纪律、讲规矩”等专题讲座35场。坚持苗头问题“早纠正”。建立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早”预警机制,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定期召开苗头性问题会诊分析会,快速筛选、分级交办和限时处理,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警示教育抓常抓细。坚持一案一剖析制度,对违反政治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贪污贿赂等7类大要案件,到案发单位召开案发原因分析会、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制作案例教材和警示教育专题片,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户外LED显示屏等现代传媒科技,扩大案件通报的覆盖面,增强案件查办影响力。
廉政文化抓常抓新。注重提升廉政文化亲和力和渗透力,创新廉政文化传播媒介和传播载体,在县电视台开办“廉政视界”专栏,播放自拍纪律审查、“创铸树”活动、正风肃纪等6个方面的综述片,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开通“清风资州”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微信关注已达5000余人。依托县木偶剧团和文化下乡艺术团,深入农村、学校开展廉政文化巡演80余场,观看群众及学生达10万余名。
三、深化正风肃纪,党员干部作风更加过硬
专项整治“不收手”。继续深化正风肃纪“12+4”专项整治,全县办公经费同比减少30.7%;公务接待费用同比减少37.6%;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上缴的“红包”金额达19.2万余元,全县清退违规发放的津补贴209万余元,处置违规公务用车52辆,规范县级部门借用人员49名,调整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77名。开展上下班和值班等专项督查25次,效能扣分13个单位27人,立案调查3件12人。
明察暗访“不打烊”。建立八项规定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定期研究分析制度,坚持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全县共开展明察暗访90余次,立案查处“四风”案件26件,目前已党政纪处分14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蔓延势头。
制度建设“不空档”。健全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培训的制度规定28个,切实扎紧制度“笼子”,使全县党员干部公务活动和公务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切实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查处问责。
四、坚持执纪为民,群众利益保障更加有力
查纠行业不正之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调组织开展专项检查16次。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加大重点医院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监管力度,查处收受医药购销回扣、骗取新农合资金等案件5起。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集中整治学校食堂管理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学校违规收费、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9起,查处食堂管理违规行为1起。
强化民生资金监管。督促主管部门加强对强农惠民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对问题反映较集中的新农合资金、城乡低保资金、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粮食直补等7项强农惠民资金,责成项目主管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县392个村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累计排查项目资金13亿元,发现违规问题23个,立案审查15件,党政纪处分15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分门别类破解难题,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集中解决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执法监管领域以权谋私等7个方面的问题,重点盯紧村(社区)干部、乡镇基层站所干部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的干部,对涉及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2015年1~9月,全县共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蛀虫”23人。
五、健全监管体系,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权力结果透明化。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试点群众点题公开,各单位累计公开群众申请事项2300余项。创新公开载体,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传媒,方便群众足不出户了解相关信息。
群众监督常态化。坚持党风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综合测评,2015年以来,随访群众2万余人,收集意见建议593余条。坚持群众“主考”干部廉政,县级部门和乡镇“一把手”定期电视公开述责述廉,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向村(居)民代表大会公开述责述廉,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摸底,全县党员干部入户走访群众40余万户,发放调查问卷60余万份。
社会监督多元化。分行业聘请特邀监察员270余名,分区域聘请纪检监察信息员300余名,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聘请廉情监督员1200余人,各类社会监督力量参与涉农资金使用情况、教育乱收费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检查1300余人次,提出问题整改建议350余条,收集党员干部问题线索23条。积极引入媒体监督,《廉政视界》专栏曝光36个单位存在的问题59个。
重点人群监管制度化。制定《规范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暂行办法》,推行“三重一大”公开台账和执行台账;推行《行政执法和行政强制“三卡一书”制度》,回访行政执法案件700余件,查究违规执法行为23起;出台《村干部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责任追究村干部21人,挂钩扣减工资绩效13万余元。
重要领域监督系统化。深入推进“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试点,针对五保低保等51个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民生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梳理出需系统化防治风险点428个,制定防控措施612条。
六、坚决反对腐败,肃贪惩腐更加有力
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反对腐败,整合全县办案力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突出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为重点,促成“不敢腐”的氛围。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04件,目前已党纪、政纪处分6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0万余元。重点查处了县水务局陈明远等人受贿窝案、县小学联办印刷厂厂长周宗清贪污案、金李井镇卫生院刘建彬受贿案、马鞍镇朱辉等人失职渎职案、县法院刘全明失职渎职案等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党纪国法的威严。
中共内江市资中县委
内江市资中县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2日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近日,2015年“第25届中国文化日”四川杖头木偶剧公演活动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多功能厅隆重上演。此次演出由公益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和资中县木偶剧团联合主办,日本公益财团...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