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永志 文/图
十多年前,流淌了千百年的“濛溪河”名气不大。2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使内江市沿江近百万居民生活用水全部陷入困顿之中,声势浩大的濛溪河引水建设工程紧急上马,从此,这条河为内江城市居民耳熟能详。
日前,作为10年前引水工程建设的报道组成员,记者循着当年的采访路,前往已被内江市民称为“又一母亲河”的濛溪河。
■ 旧事回忆
2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发生后,省委和省政府向内江市提出要求,无论如何要在2005年枯水季节到来之前,解决好内江市民的饮水问题。于是,内江第二水源引水工程紧锣密鼓地启动。
2004年6月25日,内江城市引水一期(濛溪河应急)工程项目招标公告正式发布。当时内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在2005年2月5日前让市民喝上干净水”。
2004年9月16日,濛溪河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多达万人的工程建设者按照“保工期、抓质量,重安全、求稳定”的要求,在沿线山岭、田野摆开阵势,日夜奋战。在这支队伍中,有由700匹马车和500辆鸡公车组成的运输队,也有上百辆(台)大型挖掘机和运输车,在全是丘陵和基本没有道路的环境中进行管沟挖掘、隧洞施工、材料运输,管道安装……
那样的场景,现沿途村民记忆犹新,仍竖起大拇指称赞:那场面,真正是车水马龙,热火朝天。
2005年2月4日,清澈甘甜的濛溪河水从资中头滩电站“出发”,途经5个乡镇,16个行政村,30多个山头,3处隧道涵洞,跨6条河流,跋山涉水19.8公里,进入内江市第二水厂,内江城区居民终于摆脱了担忧饮水污染的日子。
■ 重走濛溪口
时隔十年多,记者日前经321国道进入东兴区富溪乡一路前行,经过来凤场后进入资中苏家湾镇报恩场,昔日泥泞不堪的坑洼路已变成平整的水泥路,原引水建设工程开凿的明沟暗道,已被青山绿水和大量新建农舍遮掩。
沿山路到达濛溪口,眼前是一条长约2000米,水面宽约100米的“峡谷”地段,两岸植被繁茂、树木成林。清澈的河面上停泊着一艘渡船和一条小渔船,水中倒映出清晰的船身。
这是濛溪河的尾端,称濛溪口。向上数百米为头滩电站堤坝,向下千余米,河水汇入沱江。
资料显示,濛溪河干流及支流分别发源于资阳市乐至县和安岳县,在内江市资中县马鞍镇两河口相汇。
走近堤坝,电站机房内传来匀速的机器运转声,堤坝底部喷涌出巨大的水流,濛溪河引水取水泵房矗立在50米远的岸边。
■ 10年泵房守护人
当年,直径约15米、深约20米的取水泵房建设是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因地形条件限制,大量的土方和石头开挖只能靠人工、气压电锤和袖珍挖掘机作业,施工难度很大。如今,这里是一座高大、整洁的多棱形玻璃房,房内巨大的竖井中,传出水泵沉闷的运转声。
今年51岁的赖国华是引水泵房组长,在此工作了整整10年。他与另5个兄弟一道,昼夜轮换值班。
赖国华说,濛溪河引水工程建成后,一直保持24小时满负荷运行,每天有6万吨水输送到内江市第二水厂。2010年5月后,受国道321线、成渝高铁、内遂高速、谢家河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的影响,引水被迫暂停运行。后经多方努力和沿途建设工程逐步完善,2012年8月中旬,内江城区居民再次喝上了濛溪河水。
“每天5~ 6万吨的抽水量,濛溪河有如此大的流量?”记者询问赖国华。他说,濛溪河流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水源丰富、雨量充沛,仅发电站一台机组运转所需的水流量,就等于或大于引水泵站24小时抽水的总量。即使在枯水期,上游几级堤坝或电站经统一调配,完全可以确保泵站抽水。
赖国华还说,濛溪河全部在丘陵中盘绕,沿域除了部分小乡镇,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城镇。再加上上游各乡镇一直对生活废水、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用化肥、农药使用等加强治理和管控,水质越来越好。现在,全内江城每天所需生活用水由濛溪河水和沱江水一起处理供出,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106项标准,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另据了解,近年来,省、市环境部门先后在取水点、上游村庄码头安装视频探头,全天候联网监测水质变化。市、县、镇等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水样抽检,为饮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在采访过程中,11年前“3·02”沱江特大水污染后,全城居民排队取水的镜头浮现在记者脑海里,引水工程开工,沿途劈山凿洞,马拉人驮、管道安装等场景一一闪回;记者还想起了引水工程通水那一天,省委主要领导在贺信中赞:“这是一个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如今,内江人仍十分珍惜这个工程,记者心生感动。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近日,县委常委、副县长熊翊,率招商小分队赴浙江万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对浙江万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资中投资制冷设备项目进行友好磋商。小分队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司的...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