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梅 熊永志
“国学”,因其划分种类不同,在百度百科上有多种解释,但是笔者认为,不管“国学”的范畴怎么划分,它都应该包括诗、词、歌、赋等文化因子。
诗词楹联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诗词楹联文化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现代诗超过古体诗,年轻的语文教师也更倾向于现代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诗对格律和平仄不是十分讲究,学习和传授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资中县板栗桠乡,有一个“农民诗书画社”,社员农忙时下地耕种,空闲时执笔作诗。社员从刚成立的20人扩展到现在的130多人,并且还创办了名为《板栗一枝》的刊物。他们不是名家宿儒,却因受到“文坛隐士”王体诚影响,传承诗词楹联文化,为时代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篇章。
此外,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也有一群热爱诗词楹联文化的爱好者。其中,罗征全是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5年前,他和一群高龄老人商量出一本关于内江楹联的书。随后,他们前往深山古墓或是悬崖峭壁,只为寻找那些饱含文化底蕴的楹联。历时5年之后,《中国对联集成·内江卷》一书于去年11月出版发行。遗憾的是,书未面世,有些老人就已经去世了。
笔者曾采访过部分收集楹联的爱好者,他们均向笔者讲到了一点,现在的人呼吁要传承国学,却不知道何为国学。其实,那些正在消失的诗词楹联文化就是国学的精华!仔细一想,诗词楹联,流传了几千年,用它独有的表现形式,既可抒怀,也可言志,不就是国学的要义吗?
的确,不管是以个人为代表的诗词楹联家王体诚,还是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资中板栗桠乡的“农民诗书画社”,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弘扬诗词楹联文化、传承国学精华。
新闻推荐
(曾从蓉)11月18日,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来到资中县孟塘镇卫生院,为当地医院带来医疗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该团队还开展了现场义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称赞。当天9时许,专家团队在孟塘...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