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目前综合节育率达到85.45% ■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9%
■ 全市新农合实际参合率达99.82% ■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8.26%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有效建立了免疫屏障,确保近几年无疫苗针对性疾病暴发
……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内江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近尾声,其中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服务类目标是否如期完成?各项惠民举措是否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
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内江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多项实施目标超额完成,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更多百姓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受益。
1
服务均等化
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普遍受益
“尽管不是本地人,但是一样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非常方便。”家住东兴区西林社区的黄卫国老人说,他4年前从泸州农村搬到内江城里与子女同住,很快就融入了城市生活,同时也享受到了社区的各种公共卫生服务。每年5月,社区干部就会通知社区内的老人前往卫生服务中心做免费体检,体检范围涵盖十二大类数十项医疗项目,并针对体检结果完善社区老人健康档案,还有医师根据社区老人体检结果一对一进行医疗干预和健康指导。“在医生的关心下,血糖下来了,但是最近血压有点高,医生特意叮嘱我要注意饮食和休息,而且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我非常满意。”黄卫国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在内江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这让他非常感动。
黄卫国老人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正是内江市大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缩影。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2009年新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目的在于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了在城市,广大乡镇、农村医疗硬件设施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也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头戏”。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内江市87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2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207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等信息设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添置了便携式心电图机、儿童身高体重仪、产后访视包、简易血糖仪等专用设备,广大社区、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以往在大医院里才有的专业医疗服务。
此外,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配备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为城乡居民提供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针对所有人群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以及针对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65.72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8.36%;儿童免疫接种Ⅰ类疫苗 71.8万人次,Ⅱ类疫苗 17.61万人次,接种率98%;0-6岁儿童健康管理23万人,管理率90.94%,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7.07万人;孕产妇系统管理3.52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38.14万人,当年为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25.16万人,中医药健康服务21.77万人;在管高血压患者34.79万人,管理率63.81%;在管糖尿病患者14.99万人,管理率53.70%;目前规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9万人,规范化管理率81.34%,多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2年,内江市代表四川省接受了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绩效考核,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资中县创建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县”,多次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2
防病于未然
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重大疾病防胜于治。艾滋病、结核病等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经过多年来的控制预防,如今不少人已经能做到科学对待、主动预防。
在全国出名的“无艾社区”——市中区牌楼街道马鞍山社区内,艾防知识家喻户晓,知晓率高达9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住这里的人都晓得。”社区居民刘武告诉记者,多年来社区内经常搞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时间久了,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详了。“就算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握手也不会传染,对于艾滋病人,我们不必过于恐惧,而是应该多加关怀。”
马鞍山社区积极整合社区闲散资源,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参加的居民健康俱乐部,创建了群众组织参与艾防工作的新模式,居民艾防知识知晓率由过去的25.6%上升到96%。全社区7536名居民未发现一例艾滋病人,歧视艾滋病现象几乎杜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艾社区”。
关于防治艾滋病,内江还结合实际,探索研究出了一套“内江办法”,多个艾防举措为全省领先甚至全国首创,效果明显。
去年6月5日,内江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立。协会由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先后开展了社区艾防组织能力评估的申报、预评估及男同小组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在政府部门“手伸不到的地方”发挥了奇效。“比如要去男同性恋群体中宣讲艾防知识,卫生部门的干部职工就很难走进这个圈子,因为会被当成‘管理者\’看,同性恋者会产生抵触情绪。”市卫计委疾控科负责人介绍说,而由艾防协会的成员去做就容易得多,他们中有医生、娱乐场所老板等,更容易开展宣讲干预工作。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来说,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与关怀。在艾滋病人相对集中生活的资中公民镇,艾滋病感染者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通过生产自救和互助,走出生活的阴霾:他们办起了小工厂,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在全国巡演,更有健康人与艾滋病感染者喜结良缘……不再受到歧视的患者过着和常人一样的生活,感染者多年来享受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药物、家庭用电等免费,同时还被纳入了城镇低保。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艾滋病确认实验室1个,初筛实验室27个,快速检测点21个。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初筛实验室覆盖率达100%,实验室质量考核合格率达100%。同时,建立了以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综合医院为主体的自愿咨询检测点16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100%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此外,内江市着力建立免疫屏障。截至9月30日,内江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确保了近几年无疫苗针对性疾病暴发。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市疾控中心于2013年6月正式开展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成为全省首个开展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非耐多药结核防治项目的市级疾控机构。今年9月,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定为三级甲等疾控机构,成为全省四个三级甲等疾控机构之一。
经过努力,全市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新成效,2014年四川省艾滋病防治质量11个考核指标均达标,达标率达100%;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94.11%,全市结核病疫情总体继续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有所降低,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重大疾病感染者和病人得到有效管理和救治,未发生一起因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
关爱妇幼
让更多家庭美满幸福
在市妇幼保健院,刚结婚3个月的邱刚带着爱人前来做免费孕前检查,看到检查报告后,两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之前办结婚证时就听说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前最好先检查,现在检查显示一切指标都正常,可以放心生宝宝了。”
近年来,内江市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六统一”(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宣传培训、统一统计报表、统一建立数据库)要求,建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和登记表,健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制度。
在服务对象上,从户籍人口向流动人口延伸;在检查对象上,从已婚夫妇向再生育夫妇、适婚人群延伸。在服务地点上,从县计生指导站向乡镇计生服务站、民政结婚登记窗口、妇幼保健所婚检窗口等多个阵地延伸。截至9月底,今年内江市参加免费婚前检查4605对,婚检率32.66%;向城乡符合生育政策并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检查完成5856.5对,覆盖率达73.02%。
2015年,内江市大力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妇幼卫生专项工作,加强母婴保健服务管理,大力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积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全面完成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现场考核,持续发挥“降消”项目效能作用,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在今年5月开展的全市妇幼医疗机构综合检查中,被检单位的平均剖宫产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艾梅乙项目检测相关登记册齐全,能做到“逢孕必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服务孕产妇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9%,18.85万人(次)育龄妇女享受到了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
新闻推荐
(陈科)今年以来,资中县以“四个必查”为重点,严防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发生。“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必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季度巡查机制,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对各乡镇、部门落实“两个...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