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骝马镇玉带小学
温春华
乡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做好学生的入门引导,唤起他们对学美术的兴趣。如何做好入门引导呢?我结合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美术欣赏 培养兴趣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以可视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小学生好奇心强,只要看到好看的,美丽的,喜欢的,又见别人画得好,就想动笔画。因此,引导小学生学好美术,首先要让他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为此,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郊游,置身其中,指点他们欣赏自然中的美,予以美的陶冶。
美的另一种内含是艺术作品的美。美术作品是通过可视的形象反映生活,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激发他们欣赏美的情趣,使他们对所见的对象有真实的感情和表现激情,认识到自己学美术是在创造美和表现美,有了兴趣、热情、内驱力,就会自觉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二、循序渐进 提高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画也是如此。假如我们在教小学生初学绘画时,就教他们如何构图,如何配色等复杂的绘画理论,他们一定会像听天书一样觉得画画毫无乐趣。
因此,我在教学画画的起始阶段,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先让小学生感到画画容易,画画好玩,再逐步提高他们画画的兴趣。如在教二年级画你喜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我没有让他们去描画生活中小动物的原样,而是以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小鸡为例,用简单的几笔就勾画出一个形似而神像的小鸡。受此启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很快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都画了出来。在愉悦的氛围中,同学们不但体会到了画画的乐趣,调动了作画的积极性,又学到了绘画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正确指导 因材施教
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眼光。因此,在我教美术时,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无论什么样的作品,我都本着这一原则,只要他们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画、做起来有兴趣,有创造性就可以。但应明确一点,并不是上美术课我只旁观,让学生自由玩,而是我在上课时把做画要领和制作方示言简意赅地讲给学生听,并结合理论亲笔做画,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传递的重要媒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们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就会不同,思维和想象力也会不同。为此,我特别注意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思维和想象力强的同学,以启发诱导为主,帮助他们深化主题,画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的学生,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讲解、示范、临摹作品,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想象的能力,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创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四、抓好讲评 开展活动 搞好第二课堂
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别强,不甘落后是他们的共性。我抓住这一规律,常把同学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观摩,比较让同学们自己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我再讲评。通过讲评,把同学们的比劲儿调动起来,这对提高学美术的主动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为此,我又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业余绘画,手工制作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地,有组织地参加一些活动,如为班级办墙报,为学校办板报,参加各种绘画表演,比赛、画展等。在这些活动中,使得部分同学崭露头角,显示了他们的艺术天赋,获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说,作为小学美术课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懂得学生的心理要求,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地传授美术知识,才能引导小学生们走上艺术之路,叩开艺术的大门,步入艺术的殿堂。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进一步完善退休人员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活动,增加其社会归属感,资中县社保局以创新服务、完善设施等方式,开展村级退管试点工作。创新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