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顺河场镇育才小学 刘毅
摘要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广大农村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为在整个语文教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成绩的高下。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切身体会到,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他们面对着多学科压力,阅读条件差,阅读兴趣低等困难,导致考试时阅读失分严重,因而语文成绩常常不如城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老师要认真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树立他们阅读的信心。先找一些精品美文、微型小说、杂志名篇、名著章节以及名人故事等,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我在平常教学中就喜欢读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毕淑敏的《及时行孝》、龙应台的《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等美文来感染学生,还用网络文章《疯娘》来打动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让学生静静聆听,听懂道理,听出情感,听出快乐,听出感动,听出兴趣。
其次,老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积极思索,勇于质疑;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尝到“我阅读,我快乐”的甜头。课堂上师生交流,让学生有读而乐道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从侧面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听听他们的见解,不能独霸课堂。假装做个“问题老师”,引起思考,从而激发大家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读得更有劲,更快乐。
二、培养语感,养成习惯
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触,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也可以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勤记多背,积累知识,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感;还可以在语文实践中领悟、分析,培养语感,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就会对文字很敏感。当然,我认为语感的培养,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朗读名篇名段,熟读成诵,积累越多,词句丰富,就能够达到熟能生巧、出口成章的境地。同样,阅读时,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和特点,就能从中得到享受,晓悟情感,明白事理,逐渐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阅读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三个阶段。老师应让学生懂得这三个阶段:积累、理解和赏读。阅读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由于办学条件和家庭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的读本少,视野狭小,遇到阅读就畏难,那么老师就更得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感;默读,读出思索;齐读,读出气势;猜读,读出快乐;竞读,读出自信。自然学生就会爱上阅读。
四、向“速度”要效益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海量。为了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学生应学会快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宜逐步给学生加大阅读量的训练,由一节课读一篇文章(精读),到两篇、三篇、四篇乃至读五篇(略读)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阅读速度的提高,通常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限时定量阅读指导,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以在一周之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一本名著或相关课外阅读书本。
五、保证阅读量
量变引起质变。阅读,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学生阅读事业涉及到一定的范围,才能形成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课堂练习、阅读专题测试和写作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六、订杂志,多读写
农村学生家庭大都经济困难,老师可以动员大家凑钱订阅《读者》、《散文》、《小小说》、《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这样一来,大家积极,共同分享阅读,花钱不多,受益多多。这就解决了钱的难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农村学生回到家里,多半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所以在时间分配和自觉性上,与城镇学生相比,就会略输一筹。鉴于此,老师可以硬性要求学生上交阅读笔记和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的机会增多,有保障,写的机会得到锻炼,其语文素质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华论文网
新闻推荐
(范晶记者李乐)日前,资中县审计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县纪律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努力提升全局审计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