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资中名菜“鲶鱼”的发源地,这里是资中塔罗科血橙最早种植地,这里就是被誉为“鲶鱼之乡”、“血橙之乡”的资中县鱼溪镇。
◇本报记者 吴晓龙
■架起干群“连心桥”
开展服务群众活动
今年以来,鱼溪镇组织党员建立起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就业创业“四支义工队”,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建立了17个镇、村(社区)问政站点,完善了以网上信箱2196679243@QQ.com、镇政府网站为依托的网络问政平台,健全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处理机制。
另外,在“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十万困难家庭”活动中,近170名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和“几帮几”的形式,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400对,取得较好效果。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制作一张民情联系服务卡、成立一个民情联系服务接待室、公开一个民情联系服务专线及官方微博、开展每周一次民情分析会),构建起干群“连心桥”。
扎实“走基层”,组织机关4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16支驻村(社区)工作组,并积极引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好“四员”(即惠民政策“宣传员”、民生实事“代办员”、党群关系“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驻村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
■探索“1+5”模式
构建党建服务综合体
鲶鱼村是内江市确定的第一批新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自2005年10月新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鲶鱼村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狠抓鲶鱼、塔罗科血橙产业的发展,打造“中国鲶鱼第一村,成渝线上乡村旅游明珠”,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鲶鱼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们自身的努力以及鱼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核心更是得益于鲶鱼村有个战斗力强的党支部。
为保持鲶鱼村发展优势,持续发挥核心战斗力,今年,鱼溪镇党委政府以及鲶鱼村村两委以创建出“可看、可学、可信”的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完善“留守学生之家”、“三农”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打造3500亩生态旅游观光园,规划首届“塔罗科血橙采摘节”,实施“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行动等措施,着力培塑鱼溪镇鲶鱼村基层党建示范点。
为进一步拓展组织工作空间,拓宽为民服务能力,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今年以来,鱼溪镇党委以“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有机整合党建资源,积极探索“1+5”(即镇党委+村、社区、学校、医院、“两新”5类党组织)党建综合体模式。
打造党群服务直通车,构建服务型基层党委;围绕“一心三点四路”工作思路,打造浅丘乡村党建示范带;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幸福和谐社区;强素质,铸师魂,重服务,让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以民生为重以患者为本,打造优质医疗服务新格局;夯实两新党建基础,规范两新组织建设,切实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打造“廉洁阳光”政府
“这是作风效能考核展板,现在公开栏上贴的是上个月我镇职工得分情况。”近日,记者在鱼溪镇镇政府的一处墙上看到作风效能考核展板时,鱼溪镇镇长赵军介绍说,通过公示,职工之间可以互相勉励互相监督,实现树立模范,典型带动的作用。
今年以来,为打造“廉洁阳光”政府,鱼溪镇建立起了业务工作基础分、中心工作单项分、应急工作奖励分、效能工作出勤分、驻村工作考核分、干部职工互评分、领导干部点评分的“7项管理”积分考核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考核结果实行每月公开制,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进。
此外,在政务、村务公开方面建立了“2332”模式,即通过强化干部责任、群众参与“两个意识”,突出强农惠农政策、村级“三资”管理、办事流程要求“三个重点”,用好固定公开栏、“村村响”广播、网上政务大厅“三类载体”,严把责任、监督“两个关口”,增强镇、村(社区)干部服务意识和廉洁履职意识,努力打造基层“廉洁阳光”政府。
新闻推荐
(记者兰萍)老人、小孩、妇女,这是大部分贫困村的人口现状,而缺乏劳动力是制约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变传统扶贫模式,让贫困村民真正掌握一项增收的门道?日前,市残联深入贫困村,将技术送上贫困户的...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