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内江市教育部门和一些学校,被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感染,感受到了教育强市和一流教育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敬,向全市教育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第一方阵”+“内老三”+“新高度”
近年来,内江市教育工作成绩斐然——
在四川省对21个市(州)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中,2013年内江市位居第5名,2014年跃居第4名,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水平,保持全省教育强市地位。
2015年高考,内江市在参考人数比2014年减少1137人的情况下,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继续大幅增长,达9765人,比2014年增加1295人,成绩突出。据测算,内江市2015年高考本科升学率跃居全省第三名,誉称“内老三”
内江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16%,超过全省平均10多个百分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毕业生连续三届实现100%就业。教育改革、依法治教、校园安全、校园体育、教育信息化等工作经验被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主流媒体向全国、全省宣传推广,内江市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了“新高度”。
◇本报记者 包中强
推进教育改革引领教育发展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过去的一年,“改革”是教学发展中的一个高“热度”词汇。
2014年6月11日,数百名师生在细雨中见证了一场重要的仪式——翔龙中学与内江三初中正式合并。两校合并后,原内江三初中校址设立为“翔龙中学西校区”,两校人、财、物等资源从此实现深度整合。
同年,市中区乐贤中心校与内江实验小学,交通中心校与内江十小合作办学,东兴初中借用内江一职中教学场地,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各学校相继吹响改革的号角,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优化。
一直以来,让孩子特别是住在偏远地区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百姓朴素的愿望,也是内江市教育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为了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江市大胆探索创新,制定了《内江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标准化学校258所;推进校长教师“县管校用”改革,建立农村艺体教师多渠道补充机制,每年统筹选派不少于150名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
与此同时,内江市多项教育改革全面铺开,成绩不俗——
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和教育集团,指导内江市推进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等十二项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建设。今年8月,内江市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成功签署市校合作协议,探索国际化办学合作。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江市重点围绕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扎实抓好课题研究。去年以来,全市申报课题立项省级24项、市级54项,征集优秀课题502个。
积极探索招生考试改革,内江市完善义务教育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制定了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微机随机派位和特长生招生方案,平稳完成义务教育报名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中考多考合一、分段考试等办法,全面与高中阶段学习和考试接轨,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内江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职教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强化技能培养、顶岗实习,中职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8%,狠抓藏区“9+3”免费教育,连续三届实现100%就业……
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内江市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通过组织学校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中华经典诵读和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不断加强德育教育。2014年市中区和资中县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制定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方案,并大力开展评优树先、公民道德建设等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教育是内江市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头戏”。近年来,市教育系统联合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以及科技节等活动。截至目前,内江市已连续举办了30届科技创新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大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江市连续7年获得全省机器人综合技能项目冠军。
在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中,场地不足是大多数中小学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内江市创新校园体育发展模式,通过灵活安排课时课程、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资源,以音体美教师为突破口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将体育游戏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小场地办大体育”的“内江模式”被国家、省级媒体争相报道。
近年来,内江市采取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邀请中宣部政研所所长戴木才、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等专家授课,联合内江师院举办校长高级研修班,扎实开展幼儿教师、中学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财务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大规模系统培训。近三年,培养培训干部教师近4万人。
市教育系统还进一步完善了中、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从教热忱;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学习教育、入职宣誓和师德承诺、师德“两访三评”、考核奖惩、师德监督等六项制度和量化考评办法,组织教师全员签订师德承诺书和责任书。
树立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办事
去年,刚入职的内江一中教师小魏与学校签订了一份新进教师合同。一年过去了,小魏因为没有达到合同上的教学要求,面临解聘危机,但小魏找到学校领导,表示会尽力改善,想继续留下来。经过双方商讨,校方决定给小魏一次机会,并重新签订合同,约定其用一年时间明显提升教学成绩,并使学生、家长都满意,便可留下。
从2013年开始,内江市全面实施学校全员合同化管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依法围绕教学、安全等签订合同,让履职、管理等进入法治流程。通过“合同管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促进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截至目前,已有47.6万名学生签订了师生安全合同、住校生安全合同。近年来,内江市创建县(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98 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3 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 所。
懂法、守法,必先知法。老师课堂“讲”法,学生书法“写”法,学生社团“演”法……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将各年级学生的法律读本全面纳入校本教材建设范围。
下一步,内江市将着力推动学校章程建设、聘请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法律进课堂、合同化管理等在内江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加强民生改善
推进教育公平
“内江学生今后可以和成都七中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改变。
近年来,内江市大力推进了以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3211”计划,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市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顺利启动,各县(区)城域网全面建成,全市各建制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100%的教学班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2015年7月,内江市教育局与成都东方闻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7所学校参与改革试点,开启了“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全新模式。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双向的创造和新的教育形态,实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创造和质量的超越。届时,内江市薄弱学校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就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从去年起,内江市启动了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按照规划,近三年内江市将新建或改扩建39所公办幼儿园。2014年内江市完成了17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
加大教育资助力度,2014年,全市共为33.6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作业本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为2.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资助普通高中学生近2.2万名,资助中职学校学生约0.8万名,为约2.1万名普通高中学生和近3万名中职学生减免学费。
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偏远地区教师的生活条件,内江市去年共开工建设教师周转房114套。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约1.5万平方米,建设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用房约1.3万平方米……
教育之花别样红。内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勇前行,以骄人的业绩、独特的风采,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品牌,打造内江这座甜美之城、幸福之城、文化之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感谢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感谢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感谢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向你们致敬!
祝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
新闻推荐
(朱军)8月31日下午,一场暴雨袭击了国网资中苏家湾供电所辖区内三圣村、挂钟村等村,有的房屋被掀翻,被刮断的树木、竹子落在10千伏线路和380/220伏低压线路上,造成10千伏苏龙线#44柱上开关跳闸,龙山...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