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发展的方向、速度、竞争力等。资中县以发展眼光,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才强县”之路。
◇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健全制度 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邱小鳗,是资中县农林局的一名人才联络员。其主要负责县农林局人才具体工作,如农业产业带头人,"船城名家"等推荐文件报送,负责人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相当关键。邱小鳗上报的资料,及时让县上相关部门掌握了人才信息,也监督到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人才联络员,是资中县建立的以“党管人才的意见+联席会议、督查协调、联系专家人才、议案督办、人才联络员”内容为主的“1+5”制度体系中的一项。该项制度的建立,旨在把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建设重要工作内容。
在推动人才工作制度建设上,资中县构建完善了“书记亲自抓,常委分工负责,牵头部门各司其职,各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一把手“带头抓安排、带头抓督促、带头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出台《资中县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5年人才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三个工作节点,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动态建立相互衔接、全面配套的人才规划支撑体系。
结合市上的考核方式,资中县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等10项工作制度,建立“任务分解、定期汇报、考核落实”的工作流程机制,推行“月报季查年考”。
为了进一步为人才服好务,资中县先后制定《资中县人才资助暂行办法》和《资中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人才公寓,引入人才实行每年1~2万的补助,拿出1000余万元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6~1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补助。
■建设队伍 打造人才强县升级版
培养和集聚一批对接重点产业、对接县域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对接重大民生工程的人才队伍,是落实“四个全面”和“三大发展战略”,建成四川丘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的根本支撑。为此,资中县把重心放在狠抓“六支人才队伍”工作上。
“现在村民们的血橙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资中县骝马镇三柏村党支部书记肖文华说。除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头衔,肖文华的另一个身份是“农村实用带头人”。肖文华说,自己对血橙的种植技术掌握较全面,但不能只想着自己发展,要带动全村一起发展,让大家都掌握,才能共同富裕。
在资中县,像肖文华这样的农村实用带头人,共有2000余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的种植养殖等技术特长,带动周围的村民共同发展。
资中县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421”工程中,评选出农业产业带头人25人;建成以银山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的培训示范基地40个;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种植、养殖、农业经营管理能人共10000余名。
此外,资中县还分别从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工人才、援藏干部人才、在外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多方面、多层次推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搭建平台 构建人才培养孵化链条
人才平台建设,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这一概念,资中县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打造出人才培训、创业、创新以及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平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孵化作用。
今年,资中县围绕县委重点发展水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特色产业”,邀请川农大、省农科院等教授、专家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依托,建成银山现代农业园区、明心寺现代农业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等13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先后同川农大、内江农科院等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在外人才培训实习基地15个。
出台《关于高校毕业生见习及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创建球溪镇、板栗桠乡大学生创业园,帮扶大学生村干部启动创业项目11个。在经济开发区、银山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创业孵化中心,在多家医院、学校、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在县二中建立博士工作室、在福元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专家工作大院、在星船城公司建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近两年来引智项目2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个,申报创新专利153项。
开展暖心行动,建立人才双月沙龙制度,组织各类人才开展大型学术、技术交流活动15次,组织企业家与各类人才开展交流活动15次。
新闻推荐
中秋国庆接踵而来——商家:节日促销提前打响 市民:如何度假各有安排
中秋、国庆接踵而来,可谓“双喜临门”。“双节”前夕,商家们的促销大战紧锣密鼓地提前打响;旅游、娱乐、购物、走亲访友……如何度假,市民们也各有安排和打算——◇本报记者李涯文/图购...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