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饮水安全,关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外无引水、内少蓄水”,是当前资中县在饮用水方面面临的现状。
所幸的是,伴随着该县最大的民生工程——河库联网输水工程的启动,制约全县用水瓶颈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解决用水难题
8月6日,资中县召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议,河库联网输水工程动员大会。
资中县委书记张伟在会议上宣布,河库联网输水工程即将开工。
众所周知,资中县作为人口大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地区。一直以来,存在农业靠天吃饭、群众饮水质量堪忧、大型引水工程无法顾及、城市水生态水是奢望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原两河口水库地势低洼,征地移民安置多,建设投资巨大,后期运行成本高昂,经济上难堪重负。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资中县决定用自身境内的水,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伟提出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该工程包含十大分项工程,河库联网输水工程是整套工程的核心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简单来说,河库联网输水工程,主要是通过管道联通城北龙江、两河口、三星桥等九座水库以及蒙溪河、沱江两条河流。利用水库蓄水位高差,自流输水进城,切实解决城乡饮水安全、城北大量自流灌溉和城区生态水环境等用水问题。
■克服工程难题
看似简单的一个输水理念,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设计之初,拟定采取6个水库联网的方式,但很快遭到了否决,因为这一方案存在供水不足等问题。
经过反复的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9座水库以及两条河流联网的方案,以此确保水量得到充分保障。
工程设计上,资中县作为丘陵地区,管道需要穿越千山万壑,如何布设管线才能保证最节省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副县长邓方权带领工作人员,开启了周末徒步模式。
因为管道的布设需要穿山越岭,且多数地方都交通不便,邓方权便带着大家,爬坡上坎,翻山越岭,冒着严寒酷暑,深入到城北的工程涉及镇村,无数次在图纸上反复优化管线布局,力求管线的最优化。
“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天我竟然走了近30公里的路,回家一看,脚上全是血泡”,参与管线优化的一名县河库联网输水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说。
这样的状况,并非是一两天,而是持续了一年多。其间,参与管线优化的工作人员,完全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有时一个点还需要反复走上10多遍才能最终确定方案。
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经过优化的管线布局,节约了大量资金。
另一个难题,便是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资中县以公开招商的方式,最终选定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七局),作为工程的投资施工单位。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招商的谈判过程异常艰辛,阻力非常大,所幸的是结果令人满意。“中水七局作为央企,基本不会到县一级来投资,这次和资中县合作,是开了先例。”
从2011年,到今年,资中县花费数年的时间来做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今,工程终于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群众翘首以盼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河库联网输水工程,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的一项创新工程,制约工程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资中县广大群众无不欢欣鼓舞、翘首以盼。
居住在马鞍镇的周先生,家里有两亩地。因为在灌溉用水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周先生逐渐放弃了种地的想法,“现在家里的地,基本没人种,都已经荒废了。”
听说输水工程马上就要开工,周先生心里充满了期望:“种地最关键的是水源要有保证,只要有水,就有信心把地种好,地种好对家里经济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回忆起以前发生的沱江河特大水污染事件,重龙镇的李炜至今心有余悸。对于当前饮用水的水质,李炜直言:“水质并不那么让人放心。”
李炜说,如果河库联网输水工程,能够尽快建设完成,那么对于改善饮用水的水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毕竟谁都想喝上放心水。”
记者了解到,河库联网输水工程,是资中县城乡饮水统筹的重要水源保障工程。不仅能解决县城区及大部分乡镇饮水安全和数十万亩农业自流灌溉问题,还能为该县提供充足的生态水源,破解县城建设的瓶颈制约,该项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少群众都盼望着工程能够早日竣工,改善当前用水现状。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资中县双龙镇实施“三个转变”,有效推进计生工作。转变观念。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讨论,解决好计生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认识问题。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计生工作的重要指标...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