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3月起,资中县所有非专用校车停止使用,资中县非专用校车用于接送学生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54辆“长鼻子”专用校车的全面投入使用。
事实上,资中县在针对校车运营管理上采取的措施远不止于此。2013年12月,资中县为彻底清除校车安全隐患,规范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出台了《资中县校车服务方案》,由此开启了校车运营管理的“资中模式”。
资中县现有中小学及幼儿园309所,在校学生15万余人,其中乘坐校车上下学的学生(含幼儿)4650人。如何确保乘车学生的安全,是资中县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必须要狠抓校车安全工作。为此,资中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成立,如同把细线拧成了一股绳,那又该如何让这股绳发挥最大的力量?资中县把包含县教育局、县交警大队等在内的14个部门罗列在《资中县校车服务方案》中,明确了各个部门具体工作。
以县交警大队为例,在该大队重管办的GPS监控中心,记者看到,这里不仅能够看到各辆校车的行车轨迹,而且还能实时对校车发送多媒体指令,“比如校车超速、超员,我们这里都能看到,而且能马上通知对方。”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说。
但工作不能埋着头各干各的,部门间缺少交流和沟通,还是会导致问题的产生。如何来修正这一点?资中县把解决的方式集中在每季度召开的校车安全监管局际联席会议上。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校车安全监管局际联席会议,14个部门必须派人参加,在会议上,大家都是以直接讲“干货”的方式发言,起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召开这样的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时解决《资中县校车服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工作人员说。
同时,各部门、乡镇、学校、校车运营单位、驾驶员、随车管理员、学生及家长,层层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校车安全管理新格局。
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如果还是以老方式来解决新问题,效果不仅会弱化,甚至还会完全不起作用,校车的安全管理也同样如此,制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2014年起,资中县对学校(幼儿园)自行购置的专用校车,一次性给予2万元/辆的购车补贴,并按乘坐校车的学生人数每生每年给予200元的燃油补贴。
同时,免收专用校车牌照办理工本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费等费用,并减免相关税费。
而保证金制度的引入,更是令广大学校变得自觉起来。记者了解到,每辆校车每年需缴纳交通安全保证金2万元。若校车年内无违规违章记录,则全额退还保证金,并由财政给予1万元的奖励。若校车出现超员、超速、酒驾等违规行为,则按交警部门处罚金额的同等数额扣除保证金。当保证金不足时,则由财政在其校车运营补助中扣除。扣除的安全保证金纳入校车安全管理基金,用于全县校车奖励或补助。
不仅如此,资中县还对校车运营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运营模式上,资中县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融合”模式。
这一模式的实施,使得校车的车身颜色、标识得到了统一,社会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资中县学校(幼儿园)购置校车45辆,资中县富保校车服务公司购置校车9辆。累计投入资金1025余万元,解决了1.2万余名乡村学生的乘车难问题。
在管理机制上,资中县更建立起校车信息卡、学生接送联系卡管理台账;推行校车3G车载GPS监管;校车绩效考评体系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进一步规范校车的运营。
据相关部门统计,通过一年的实施,资中县专用校车由原来的10辆,增加到目前的54辆。民办幼儿园由2012年的58所,增加到132所,确保了全县偏远乡村孩子教育“无死角”。在全县范围内规划专用校车行车线路54条,设置校车停靠站点500余个,切实保障了学生顺利上下学。
新闻推荐
2014年,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保发展、保资源、惠民生、促改革、夯基础、强队伍”的工作思路,克服困难,深化改革创新,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本...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