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黄小梅文/图
1944年4月,23岁的内江小伙向建明被保长拉去当壮丁,送交国民党学兵总队,在炮工团一营二连当兵。作为第二批远征军,他先后被派往印度、缅甸,开始坎坷的军旅生涯,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向建明才得以回国。
被拉壮丁,走上战场
94岁的向建明思维仍很清晰。笔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家人的陪伴下吃饭,他用颤巍巍的手招呼道:“吃,快吃!”语速很慢,声音却很洪亮。
1943年,向建明两次被保长拉去当壮丁,保长对他说:“只要你出钱,就可以不拉你。”向建明便到他大哥船上做活儿筹钱。
1944年4月,向建明最终还是被保长拉去当了壮丁,送交国民党学兵总队,在炮工团一营二连当兵。同年,向建明作为第二批远征军被送到昆明飞机场附近,从昆明坐飞机到达印度。
每天吃8颗干胡豆
向建明现在听力非常有限,常常需要他的小女儿在耳朵边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小女儿趴在他耳边问道:“打仗的时候,你去的哪儿?”
“印度,印度,就是在印度!”向建明斩钉截铁地说,当时从泸县坐汽车到昆明,他们每人每天只发8颗干胡豆,饿得不行了,才放一颗含在嘴里。
从昆明坐飞机到印度,到了印度,向建明被编入步兵独立一团机枪第三连。部队人员统一由美国人训练,“一个钟头就休息十分钟,训练我们打枪、掩护。”他断断续续地说,晚上也要爬起来训练,辛苦得很。吃的跟美国人一样,吃美国罐头。
“兼职”做理发兵
向建明所在部队因无人理发,他“兼职”当起了理发兵。向建明17岁时,曾替军人理发,理发技术不错。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他再一次拿起剪刀,兢兢业业给部队的士兵理发。
遇到打仗的时候,向建明就当一名重机枪手。重型机枪要由两三个人抬,还有专人放子弹,每挺机枪统一配250发子弹。
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伤的人。有一次,向建明看到自己一个连的战友在敌人飞机的炮轰下受了重伤,他冒着生命危险跑上前去,把战友背回了安全地带。
这名战友叫李四海,内江资中县宋家铺人。后来,李四海找到了向建明的家,每年都要到内江城来看望他,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战场上捡回一条命
据向建明小女儿说,父亲在战场上差点丧命。有一次,敌人轰炸机频繁投弹,向建明挖“掩体”以躲避敌人炮弹的袭击。挖好后,向建明内急,跑去上厕所。
敌人的轰炸机飞来,一旁的战友趁向建明上厕所,暂时到他的掩体中躲避。
向建明刚一回来,就看到敌机的一枚炸弹炸在了他挖的“掩体”上。那名战友瞬间被炸死,弹片插进他的肚皮,鲜血喷涌而出。
捡垃圾捐款800元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向建明回国到了云南。但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内江,几年时间里,与家中亲人断了联系,母亲甚至以为向建明早已战死。
1950年,向建明终于辗转回到了内江。回到家后在内江合作商店(后改为商业局)上班,一直做理发的职业。他60岁退休后,还免费帮别人剪了几年头发。
向建明一直很感恩,他常告诫子女要做好事。2007年隆昌发生洪灾,向建明夫妇把捡垃圾筹集的800元钱以及自己的部分衣服捐给了受灾群众。
采访结束时候,在家人的搀扶下,向建明戴一顶绿色军帽,站直身板,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近日,资中县副县长刘国春率领检查组突击检查了重龙镇和水南镇几所学校的安全工作。检查组首先察看了重龙镇西街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在认真察看了学校的安全档案,听取了相关汇...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