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资中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主动接近群众,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用自己的行动和服务,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资中县法院系统,就有这样一群基层法律工作者,他们用细致的服务让“冰冷”的法律充满“温度”,用真情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阳光。
今年来,资中县人民法院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挖掘典型,学习典型,创新法律服务形式,为全县上下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成康 本报记者 吴晓龙 文/图
1
“大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 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
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资中县法院系统以焦裕禄、兰辉、毕世祥、李享雷等先进人物为学习对象,汲取榜样的力量;坚持对照翟树全、郭兴利、雷昌根等先进法官,找差距、抓整改……
活动中,资中县人民法院共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五好干部怎么当”专题讨论7场,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02篇,挖掘一批先进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
资中县人民法院公民人民法庭、资中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资中县法院银山人民法庭庭长陈建、资中县人民法院群众工作办公室主任翟勇等,就是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用实打实为群众真情服务换来了荣誉。
陈建,于2009年在银山法庭担任副庭长,2012年担任庭长。
他在办案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大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因此他充分运用“大调解”工作方法,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百倍的耐心去化解矛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在长期往返于各巡回审判点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三心、三好、六法”的调解工作方法:三心,即用真心沟通、用公心办案、用善心协调。三好,即掌好度、开好方、借好力。六法,即耐心引导,找准焦点;深入走访,吃透案情;全体动员,形成合力;因势利导,巧借外力;部门联动,共同调解;把握适度,模糊调解。
在陈建的带领下,银山人民法庭2013年共审结案件291件,其中可调案件调解撤诉率91.4%,无投诉、无上访、无发改案件。2014年一季度,陈建个人收案76件,调解结案73件,调解撤诉率96.5%,无一投诉、上访及上诉案件。
2013年,资中法院先后在银山法庭、明心寺司法调解联系点设立“陈建调解工作室”;2014年3月,在银山镇农业示范园区巡回审判点设立“陈建调解工作室”。
2
叹声怨声骂声,民意声声入耳; 热心耐心细心,服务事事用心
2009年8月,翟勇从扎根多年的人民法庭调到法院群众工作办公室,从事涉诉信访、维护稳定等群众工作。
翟勇对记者说,“群众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付出超常的艰辛和努力,还要始终有一颗‘群众心\’。”
多年来,翟勇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各种诉求的来访群众,听到的有叹声、怨声,还有骂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他没有抱怨,始终孜孜不倦地工作。
多年的基层法庭和群众工作经验,使他总结出“四心”群众工作要领——“本职工作要安心,接待群众要热心,劝说解释要耐心,引导疏通要细心”。
在工作中,他总是认真分析每一个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心比心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地帮助解决。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他总是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耐心细致地解答,反复进行思想疏通。
资中县重龙镇泥巴湾村的张某,多次到市县有关部门上访,甚至到省进京越级上访,就其祖业房产一案要求县房管局、县国土局及村民组长周某“赔偿损失”。
翟勇说,“经认真审查,我认为当事人反映的案件审判程序合法,实体裁判适当,适用法律正确,事实认定清楚。”
然而,他没有简单地将审查结果告知张某就算完事,而是一边做张某的安抚工作,一边向县委、县政府信访办书面报告案件复查情况,并且放弃下班、周末、休假等休息时间,多次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反复做张某的思想工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协调,最终达成一次性协议彻底解决问题,张某对涉诉案件书面承诺息诉罢访的圆满效果。
近三年来,翟勇与同事一起,先后接待来访当事人419人次,接待法律咨询852人次,处理人民群众来信近400件,成功化解中央交办信访案件2件、县上交办信访案件8件。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特别注意收集分析信访工作中反映的审判执行工作问题,向领导提出一系列建议,为促进资中法院改进审执工作、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了贡献。
3
创新服务 让法律更有“温度”
在新时代下,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不是生硬的审判、调解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要用创新服务,用真情换来群众的信任,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阳光。
资中县人民法院充分认识到这点,近年来,进行了多项创新性工作。
2011年7月,资中县人民法院针对婚姻家庭纠纷高发多发、成因复杂、激化升级快等特点,为及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在立案信访大厅(后改为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婚姻家庭纠纷疏导中心”,由该院具有丰富审判和调解工作经验的法官翟勇负责,对前来咨询婚姻家庭纠纷的当事人进行接待、疏导、化解。
2013年7月,家住资中县重龙镇郊区一个刚年满40的妇女,拉着丈夫,抱着刚生下2个月的儿子,来到疏导中心找到翟勇,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和我老公离婚”,情绪相当激动。
“先不要着急,你两个先坐下,喝杯茶。”一杯热茶还未喝完,翟勇已经了解清楚夫妇俩产生矛盾的原因了。
原来,这对夫妇前不久刚生了第二个儿子,大的孩子已经在重庆读书了,就是因为妻子在丈夫家中,丈夫当着其父母和其他人的面骂了妻子,让妻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夫妻因此吵闹,矛盾激化,妻子遂到法院咨询,欲起诉离婚。
经过疏导,妻子放弃了离婚诉求,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当场向妻子道歉认错。离开疏导中心的时候,夫妻二人由刚来时满脸阴云变为了满脸笑容,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和好如初。
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涉及婚姻、继承、赡养、扶养等婚姻家庭纠纷当事人300余人,化解该类纠纷140余起,《人民法院报》曾以《资中法院疏导修补家庭缝隙》为题予以报道。
资中县人民法院公民人民法庭位于资中县公民镇楠木寺村,距县城10公里,管辖四个乡镇,辖区面积25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人。
近年来,公民人民法庭坚持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接近基层、了解民情的特殊优势,打造司法为民窗口,方便群众参与诉讼,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公民人民法庭将创新性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最有现实意义、最具社会效果的重要工作来抓,把调解工作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总结出“耐心接待、细心观察、真心爱护、倾心调处、公心对待”的“五心”调解工作法,坚持“调”字当先,创造调解机会,把握最佳调解时机,拉近双方距离,做到一视同仁,有效调处矛盾纠纷。
建立调解网格,在辖区建立调解室3个、大调解工作指导联系点4个,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村镇干部等参与案件调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件次,形成多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创新调解方式,针对辖区涉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建立农民工QQ群,对申请加入该群的农民工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对不能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通过QQ开展远程视频调解或在线调解,共调解结案19件,接受法律咨询130余人次。
像“婚姻家庭纠纷疏导中心”、公民人民法庭创新服务工作这类创新性工作的开展,在资中人民法院已经成为常态。他们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突出“服务”二字,用真情工作换来了群众的信任。
新闻推荐
(李春燕记者蒋小琴)设施农用地的定义与界定常被人混淆,近日,资中县对此严格界定,并从严管理。设施农用地必须是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及其相应附属设...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