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文/图
井镇位于资中县城西17公里的尖山子东南麓、麻柳河右岸,距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出口约3公里。清嘉庆二十年(1815)设金李井场,1951年改名真理镇,1985年恢复为金李井镇。它既是一个历史古镇,也是一个革命名镇,1989年,经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历史文化名镇。
相传明朝末年,从湖广迁徙来此的金、李二姓开凿盐井取盐卤,架灶熬制井盐,并逐步修建了场镇,金李井由此而得名。因盐业不断兴盛,场镇不断扩大,镇上商贾云聚,人口稠密,旅栈、酒肆、饭馆、茶社数十家,街市十分繁华。主街道呈带状聚落,约1.3公里长,街道由长条青石铺就,路面中间略高,两边稍低,利于排水。古镇街道两面的房屋大多是木板门面、木格花窗、青瓦房顶、封火山墙、精美屋脊,古风浓郁。现存的古寺、古庙、古桥、古祠堂仍保持了明清建筑的古朴风貌。
据《盐法志》、《蜀中广记》和《资中县志》记载,资州(今资中)井盐业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产盐区主要集中于罗泉井、金李井、龙结、铁佛、大井、双河等镇乡。其中,罗泉井镇的井盐开发最早,产量和质量居首,金李井的盐井数量、产量和质量仅次于罗泉井古镇,居全资州第二位。至清代,资州井盐生产达到顶峰,当时金李井场镇沿麻柳河两岸,井架如林,盐井星布,浓烟弥漫,人声鼎沸,好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至1930年,金李井仍有盐井114眼、熬盐作坊25家、盐工200多人,分布于场上周围10余里,年产盐50万斤,后增至90万斤。
金李井镇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石灰石,由于上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了无数溶洞。距离金李井镇2公里的圣灵山大溶洞全长13.8公里,洞里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是中国西部喀斯特浅丘地貌的珍贵景观,也是内江市第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地质科考和野营探险为一体的省级地质公园。
1981年,在离古镇约2公里的碾盘山村一块约400平方米面积的岩层上发现、发掘154个恐龙脚印化石。据悉,巴蜀两地共有四川宜宾、彭州、资中和重庆四处恐龙足迹遗址,其中,资中县的恐龙足迹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科考价值。
金李井也是一座红色古镇。民主革命时期,金李井是中共资中特支的革命活动中心,资中地下党斗争的红色阵地。1929年,中共资中特别支部在金李井建立了男校、女校、场镇三个党小组,宣传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学运、工运和农运开展得如火如荼。
1930年7月,中共资中县党组织联络点从县城迁至金李井,该镇有党员20余名,涌现出刘单如、李亚东、刘谋澄、李湘玉(女)、李微垣、夏体吾、谢惠君(女)、夏炯吾、李兴科、刘祚田、李熏风等一大批资中早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杨玉生)近日,省交通厅公路局路政处副处长毛林率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人员,到内江检查指导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运输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工作。毛林一行听取了前期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运输检...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