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视障读者可以借助智能阅读器“听书”;在广场、剧院,季季有文化活动,月月有大戏;在乡镇,文化站忙碌,农家书屋热闹;在项目工地,文化场馆四面“开花”……这就是内江人民享受的文化“红利”——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文/图
大千巴蜀苑项目开工建设,资中县文化新馆、苌弘大剧院完成主体工程,市文化中心、内江大剧院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每一个公共文化项目向前迈一步,内江市公共文化服务就有新的突破。
2013年,内江市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为目标,逐步增强城市公共文化供给——
2013年,全市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6个,全市6个文化馆、4个图书馆、3个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城区居民15分钟内就能参与文化活动。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如火如荼推进,为农村群众送去文化“红利”,让他们农闲之余有了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1个、农家书屋1680个、社区书屋133个,并在不断更新和增添书屋藏书。为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江市还建成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83个,每年组织农村公益电影2万场以上。
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惠民工程齐头并进,文化惠民真正温暖了人心。为了让文化活动面向基层,走入群众,内江市还创新文化惠民举措,温暖更多群众——
“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文化民生工程,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市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局长黄志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志权告诉记者,2013年,文化部门创新理念,与企业合作,采用冠名、协办或者赞助等方式,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开展“文化四季风”、“月月看大戏”、“百场戏剧进校园”、“百姓大舞台”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00余场,并逐渐形成了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真正做到了惠民、为民、乐民。
黄志权说,下一步,内江市将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搞好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文化四季风”、“大千讲坛”、“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品牌活动和抓好各个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继续抓好舞台艺术、书画艺术、文化戏剧等精品,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文化温暖人心。
新闻推荐
春风徐徐暖人心—— 全市“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兰萍文/图“党群110”搭起便民快车道“喂,请问是‘党群110’吗?”1月9日上午10时左右,隆昌县黄家镇政府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接线员马孝章快速接起电话,“是‘党群110’,请问有...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