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1月25日19时许,室外温度不到4摄氏度,资中县罗泉镇小桥村村委会院坝内却热热闹闹:一个简易的舞台上,村民正在表演歌舞;台下几百村民笑得合不拢嘴,歌声、掌声、笑声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回荡。
晚会舞台是镇、村干部自己搭建的;演员是种地的村民、读书的学生;主持人是当地的教师;音响设施是从50公里外的县城租来的;舞台上的地毯是从村主任家里借来的;服装道具的费用是村里的好心人捐的……正因为这样,这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迎春晚会被称为“小桥村自己的春晚”,同时也是资中县第一台完全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春晚。
“不能让村民种了地,挑了粪,吃了饭,就睡瞌睡,要让大家农闲生活有点盼头,办个春晚,让村民乐呵乐呵!”小桥村党支部书记韩庆军激动地告诉笔者,早在三个月前,有村民提议在村里办一场 “本土春晚”,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办春晚受到村民热捧,可是竟然没有男演员,怎么办?这时,一向内敛少语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荣带头“上阵”,带动数名男村民一起参加群舞《千红万红满堂红》,拉开了村里春晚的序幕。他说:“村民这么踊跃,我当然要带头参加!”
为了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小桥村根据年龄,将村民分成中青老年组和学生组,全村3000多人,11个村民小组,几乎每个村民小组、每个年龄段都有演员,小桥村春晚一下成了全村最热的话题,上至80来岁的老人,下至10来岁的孩童,大家争着抢着要上台表演,征集的节目一度多达50余个。
前不久,村民袁小兰不幸摔断了腿,原本要参加表演的她,不得不退出。因为她跳舞跳得好,学得快,她躺在病床上休养,村民就在她房间练习,她在床上指导,最终为村民编排了两个舞蹈。袁小兰说:“我们跳得可能不专业,我们只是想通过舞蹈来告诉在外面打工的家人,我们能唱能跳,身体很好,请他们放心!”
潘玲是成都某大学的大三学生,是学校里的文娱积极分子。寒假回家前,她听说村里要举办晚会,欣然报名,准备了一个舞蹈。“我是从村里走出去的,村里第一次举办春晚,作为村里的一分子,一定要支持。”潘玲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一次表演。
在小桥村春晚现场,笔者看到,即使不参加演出的村民,也纷纷跑来给大家搭舞台、搬道具、维持现场秩序,从当天上午忙到当晚10点。
“村民对文娱活动的向往,让我们十分感动。”罗泉镇文化站站长肖映贵全程参与了小桥村春晚筹备工作,他说,“村民虽然跳的舞不专业,也不整齐,但是他们的用心和热情,让这台春晚比其他任何专业演出都精彩!”
“举办一场我们村自己的春晚,终于实现了大家的愿望。”历时三个月的筹备,这台春晚改变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韩庆军说,对村民来说,这场晚会不仅给村民送去了温暖,还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
他说,现在村里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村民干完活,不再打麻将打牌,而是参加文娱活动,老人不再闷在家里,而是出来跟着唱歌跳舞。韩庆军说,村民的热情和政府的支持,坚定了他继续办下去的决心。
新闻推荐
(李春燕记者蒋小琴)2013年,资中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保障占补平衡,着力提高国土...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