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 文/图
1982年12月,原四川省政协常委、86岁的韩文畦先生得之家乡内江开始编纂内江市、县志书,心情激动,当即写信给参与编纂内江县志的肖晴天:“晴天先生史席:章惠至,敬悉内江市近省编史修志委员会之创置为之惊喜。内江旧为西蜀名城,今又为四川行政区之重地,其历史沿年、社会演变与民俗物产文化之……皆须详实记载以昭教鉴。国家情势已途入新阶段,地方文献,及时整辑……诚当务之急,故是庆幸。然旧志失修已久,计度清之中叶,延及光宣,更改建民国,而绵联及提今盖,皆为澎湃汹涌之时代,其间政治理论风习文化生活情实之资料,繁源质纷先有待搜罗探索此……”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韩文畦,字孟均,1895年生于资中县城,4岁随父迁居内江县城小东门。由于家境贫寒,韩文畦10岁前都未入学堂念书,但行医为生的父亲为他制作了许多两面写字的竹简,用细绳串在一起,让他自学。后来,韩文畦在成都法政学堂毕业后回到内江,在城区小南门“李家漏棚”设馆授徒。时值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他被聘为国文教员,与同学廖划平、李仲权一道执教于内江县立中学。这期间,他们在阅读进步书刊的基础上,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局动荡的现状,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担忧。日本侵占青岛后,三人组织全校学生成立了“学生外交后援会”,到街头演讲,销毁了“义为利”等商号的日本货。因为他们才学超群、年轻有识,并与“书画之乡”众画家及文坛名人结为好友,一时声名鹊起,享有“内江三杰”之誉,并走上从政之路。上世纪30年代,韩文畦担任国民政府西康省教育厅长,1942年任西康省通志馆馆长,在长达五年时间内,他邀请专家、学者共事,完成了宗教、生物、语言、民族、医方、地理、交通、风俗等13门科目的收集撰写工作。1946年,韩文畦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成都分部执委,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张,反对国民党独裁。新中国成立后,韩文畦当选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川西行政区人民代表,并出任川西行署农林厅副厅长、绵阳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常委、民盟四川省委常委。1980年,韩文畦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并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1983年,韩文畦逝世。
新闻推荐
(卓先燕记者兰萍)男子回乡遇到老朋友,大家聚在一起高兴一番,孰料老朋友见财起意,牵了“顺手羊”。日前,资中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尚强犯盗窃罪提起公诉。2013年11月1日21时许,王东(化名)从外地回...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