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文/图
近日,《内江揽胜》资中篇写作组一行专程考察了位于资中县发轮镇龙水村的苌弘洞石刻摩崖造像和距苌弘洞半里左右山崖上的龙水大佛。
苌弘(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出生于今资中县西北边境(今发轮镇境内)与资阳市相邻一带,为周朝贤大夫。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师郯子、苌弘……”。
“苌弘洞”,旧传为苌弘青年时代的读书处,其上方和两边是险峻的悬崖峭壁,周围林荫蔽日,环境清幽,洞内冬暖夏凉,洞壁坚实,异常宽敞,能容纳数百上千人。洞右边有一竹林,前面是一片柑橘林,1953年建“苌弘小学”于橘子林中。再前方是一块良田,秋收时节,稻谷飘香。洞的下面曾有一碧潭,即为龙潭,故古时称“龙洞”,洞前方建有龙洞观,其遗址尚存。洞壁有不少凿于隋唐时代的石刻摩崖造像,洞顶壁上的“苌弘洞”三个大字丈余长,系北宋政和六年赵宗尧所题,今已风化,不能辨识。
苌弘洞现有近10个造像及文字龛遗迹。其中有北宋资州龙水县令宋克昱建的《龙水县龙潭碑记》(行书)和华阴杨捐记大宋政和三年(1113)建《龙洞观碑记》,反映了苌弘在此生活、学习情况,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其石刻文字不能辨认。据当地老人回忆,1963年以前,苌弘洞正前方还有两块并列书写着“孔子拜师,苌弘授乐”的大石碑。
“资中祀苌弘其来旧矣”。古时资中人为纪念苌弘,不仅为他修建了“苌公祠”,还在资中文庙忠孝祠内竖有苌弘的牌位,又在州城北郊两路口建有“苌弘故里坊”。现资中文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成殿内,塑有据传为全国文庙大成殿内唯一的孔子站像——由于孔子历来尊师重教,便一直站立在老师苌弘的故乡。
始于隋末恭帝义宁二年(618)的龙水县的县城,仅距苌弘洞一公里许,北宋治平元年(1064),著名文学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三大主编之一范祖禹到此任过县令。
龙水县与当时的月山、银山都是资州很小的县,距离州城较远,虽然环境恬静,民风淳朴,但范县令到任不久就发现县民缺少文化,于是,他在龙水县城创办龙水书院。从此,士民读书蔚然成风。至今,资中县城北门外状元街文庙名宦祠竖有祀他的牌位。
“宋诗的开山鼻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的诗人梅尧臣,也曾从千里之遥的安徽宣城来到龙水县访古寻幽。南宋状元赵逵也将苌弘洞作为隐居处,这皆因苌弘生长生活于兹,而使他们慕名而来的缘故吧。2007年,龙水县城遗址经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苌弘洞左侧仅半里左右山崖上的龙水大佛,始凿于唐代,宋代时辅修,现存造像数尊、文字龛数处。造像龛高8.4米、宽7.1米,其佛像高7.4米、肩宽5.2米,造像精美,据称为四川第三大坐佛。记载隋末的龙水县的文字龛,位于大佛右边最高处,没受到人为破坏,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是研究龙水县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状况难得的重要依据。
“苌弘洞”摩崖石刻造像和龙水大佛,于1988年12月经资中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许永生记者孙国丞)资中县一男子伙同他人盗窃一辆摩托车,并销赃给朋友,不料车上安装有GPS定位装置,其朋友很快“暴露”。该男子闻讯后逃离资中,时隔一年后被民警抓获。邓小勇系资中县狮子镇人,2...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