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陈云良是资中县双河镇葫芦寺村的村支书。自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在危难时刻,毅然挺身救人;在困难群众面前,总是热心助人;自己富裕了,始终不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文/图
村民心中的真汉子
2010年8月21日凌晨一点多,一场特大暴雨不期而至。从老鹰岩、豹岭倾泻而下的两股洪水在双河镇场镇汇集,让处于双河镇最低洼处的“农民新村”成了洪峰撕扯的对象。
陈云良是第一个发现险情的人。“我得赶紧把大家叫醒!”这个念头在陈云良脑中一闪而过。顾不得自己新买的爱车,陈云良冲出了家门。“洪水来了!快起来!”“往楼上跑,不要拿东西!”……在昏黄的路灯下,陈云良一边挨家挨户敲门,一边大声疾呼。
说起那场洪水,居住在“农民新村”的村民胡桂华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家一楼被淹,东西也被冲走了,二楼只差一尺的高度就进水,要不是陈支书及时叫醒我们,可能命都没有了。”时隔三年多,胡桂华回想起那一幕仍心有余悸。
狂风夹杂着暴雨,洪水裹挟着木石,来势汹汹。陈云良腿跑软了,声音喊哑了,他继续淌着洪水寻找还未撤离的村民。“迟到一秒,危险就增加一分。”在危难时刻,陈云良想到的只有“救人”。遇到行动困难的老人就牵,遇到没有大人的小孩就背,狂风暴雨里,陈云良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洪水把他和兰水生老人逼在一村民楼下。很快,洪水已没齐胸部,呼吸变得困难,楼梯也被洪水堵住。他叫村民从楼上放下绳子,把逃生的机会让给了兰水生。老人被拉上去了,还没等绳子放下来,一股巨浪将体力不支的陈云良冲走了。
陈云良回忆说,当时他被冲到了下游100米远的自家门面的一根砖柱上。他紧紧抱住砖柱,洪水夹带着石头、树木往他身上撞击,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一个多小时后,陈云良被人救起。
被送进医院的陈云良双手红肿,浑身青紫,有数十处伤口。输了一天液的陈云良顾不上休息,又带伤投入到了村民灾后重建工作中。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葫芦寺村五组村民王代荣是一个贫困户。在陈云良的耐心劝说下,2006年王代荣加入了当地的“塔罗科”血橙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增加他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陈云良自己掏钱给他买树苗、种子、化肥等。渐渐地,王代荣的生活有了起色。“如今,除去成本他(王代荣)每年的收入都有两万多元。”陈云良高兴地说。
今年83岁的老党员朱少华家住葫芦寺村8组。朱少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子女长期在外务工。陈云良一有空闲就去看望老人,并送去现金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多年来,陈云良帮助的困难群众多达数十户。
陈云良致富后不忘群众,自己出资1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村级公路、实施新农村亮化工程,修建水利设施、群众大舞台和汽车站。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陈云良拿出3万元,并无偿提供大型工程机械帮助双河镇镇中心校修葺校园。
对村里人如此,对其他人也不含糊。在“5·12”地震发生后,他还和镇里的几个企业老板共同购买了一卡车救灾物资给灾区送去;后来,又拿出了2万元作为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葫芦寺村共有18个组、3500多人。如今,村里有煤矿、砖厂和白石厂;有种植专业户5户,还成立了“塔罗科”血橙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塔罗科”面积达300多亩;有养殖专业户3户……全村经济蓬勃发展,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但陈云良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满怀信心地继续带领村民描绘幸福蓝图。
“明天我们就要组织10多名村民代表到银山镇参观风貌改造。回来后对村里资威公路沿线的4个组进行风貌改造,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12月16日,陈云良在接受采访时说。
“说了就干,干就干好。”在村民眼中,陈云良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我们还会继续实施亮化工程,方便老百姓夜晚出行;改造3.5公里河道,硬化全村所有道路,并将农民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村里规划面积为12万平米的新农村建设设计图已经完成,预计明年启动建设……”对于如何带领乡亲们建设幸福新村,奔向全面小康,陈云良的思路显得格外清晰。
“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只要看到他们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陈云良说。
新闻推荐
资中县提前完成全年“两癌”筛查任务29000余名农村妇女获免费检查
(刘锋)截至10月底,资中县已对29000余名农村妇女分别免费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提前2个月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农村妇女“两癌”检查惠民工程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共发现患有滴虫性阴道炎540人、...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