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收入分配是一件民生大事,它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另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近年来,收入分配改革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唤最迫切的改革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11月17日,笔者随机采访了内江市一些普通百姓,倾听他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的心声。
王波是东兴区某物业公司的一名员工,在云南昆明市从事了8年物流工作后,4年前他来到了内江并一直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王波告诉笔者,同样是物流行业,昆明的工资水平要比内江高出800~1000元左右。他认为,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应成正比,随着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上涨,普通百姓的基本工资也应该有所上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他最大期望就是逐步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时,也应协同推进财税改革等相关领域重点改革,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今年已经50多岁的李伟在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后勤工作。他平时喜欢阅读报纸,比较关注收入分配、退休保障等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是他关注的重点。李伟说,现在有的行业工资较高,而有的行业工资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李伟认为,一方面要注重公平,缩小不同行业之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强调按劳分配的理念,强化工作效率意识。
家住资中县文庙街78号的张远斌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多项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很多内容都是群众热切关注的。特别是这次大会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明确指出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次改革目标很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同时,他也希望这一民生改革举措能延伸向更广范围,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老百姓。
新闻推荐
◇张津文/图1982年12月,原四川省政协常委、86岁的韩文畦先生得之家乡内江开始编纂内江市、县志书,心情激动,当即写信给参与编纂内江县志的肖晴天:“晴天先生史席:章惠至,敬悉内江市近省编史修...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