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明 文/图
11月24日,湖南新化县邹氏族人邹今湘一行8人辗转千余里,经历一个多月奔波,终于联系上内江的族亲。
早在今年10月,邹今湘一行就来到四川内江、资阳、自贡等地,寻找“湖广填四川”时迁徙入川的宗族后人。他们在其他几个地市都找到联系人,唯独在内江苦寻无果。一个月多过去了,他们终于联系到东兴区永福乡骑龙穴(小地名)的族亲。
寻亲月余奔波苦
10月10日,邹今湘、邹同品等8人到达四川,分两路寻找清朝时远徙到四川的后代族亲。他们先到遂宁,于次日经安岳县李家镇到达内江。
他们的族谱上有“文华公及兴宪、荣舜徙资州”的记载。根据邹氏族谱记载:尚龙徙资州“蛮子屋”,尚棋徙“内江县小竹坪”,国逸徙资中“苦株寺”,国文居住内江“里湾老”,国范的儿子大学、大誉、大黉、大喾、大觉在东兴“里破堰”,大聪夫妇在内江“石观音”,大化、大成在“内江县英家检角冲”,还有一些徙居“梅家冲”、“松林湾”等小地名。他们根据这些信息,走乡串户寻找。
在资中,他们寻找到数名邹姓人。其中一名是资中县某局工作人员邹围,但其母亲说,他们的祖籍在安岳周礼,后来才搬到资中。
另一名是资中县教师邹巍,但她家的族谱记载为广东希尧公一系,雍正四年来到四川资州杨泗滩,并非湖南新化宗族一脉。
随后,邹今湘一行又前往资中县球溪、高楼等镇,寻找“蛮子屋”,均没有收获。
认祖归宗血脉情
后来,邹今湘一行前往东兴区椑木镇,寻找“里破堰”。椑木镇老居民胡老师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里破堰”这个小地名。内江至隆昌的一辆班车的老板也说,他每天都要经过椑木镇几趟,从未听说有“里破堰”这个地方。
此后,邹今湘一行又到高梁镇、田家镇寻找,虽然联系到部分邹姓村民,但他们对宗族的来龙去脉无从知晓。邹今湘等人无奈离开了内江,到自贡联络宗亲。临走时,他们求助本报,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寻找内江的宗亲。
后经多方努力,10月30日,邹今湘获得重要线索,他给记者发来短信,请求记者帮助他查找永福乡“大雁坎”这个地名,寻找其宗族彦行公后人邹成洪,以及永福乡“骑龙穴”人邹永忠。
11月18日,记者来到永福乡政府。永福乡党委书记张述文告诉记者,当地确实有“骑龙穴”和“大雁坎”这两个小地名。经查找,记者联系上了邹永忠和邹成洪两人。邹永忠目前在东兴区汉安大道一家瓷砖用品店工作,邹成洪是云南建工集团一名负责人。
11月23日,记者在东兴区汉安大道某瓷砖用品店见到了邹永忠。他详细介绍了祖先来川经历。入川第一辈即彦行公,此后是尚东公、尚用公。1983年农历正月,即将离世的族人邹永宗希望后人完善家谱,让后辈人知道宗族的来龙去脉。经过近30年时间,邹永忠、邹永茹、邹成洪等,在邹作圣老先生的帮助下,完善了家谱。其家谱共700多页40多万字,记载了邹姓宗族的来龙去脉,以及入川经历、子孙繁衍情况。
11月24日,邹今湘一行和邹永忠等宗亲相聚,共叙血脉情。邹今湘高度评价内江这座城市,他说,内江钟灵毓秀,当年老祖宗定是受了“天府之国”美誉引导,来到美丽的内江,在这里生根、繁衍。他说:“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没有白费功夫,终于找到宗亲,我们根连根。”
链接: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清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根据考证,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受战乱、自然灾害,人口急剧减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到四川,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新闻推荐
(记者吴晓龙)近日,记者从资中县了解到,该县采取了四项措施,构筑返乡农民工“回燕巢”,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出台税费减免、信贷服务、社保转移等优惠政策,鼓励返...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 邮箱:ttykfjmgxr@gmail.com 晋ICP备20220042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