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依山而建;一条条公路环绕村庄、产业带。前庭后院、鸡犬之声相闻,产村相融、农家情趣……一种以田园生态、农旅合一为概念的新生活正在资中县银山镇河畔精彩演绎。
在探索建成重龙镇杨柳滩新农村综合体的基础之上,去年6月份,在资中县银山镇朱家河、马颈坳河、岗石河三条河流交汇处,位于银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内,一个名叫“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的项目在这里启动建设。
短短一年多时间,规划总面积为33公顷的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已累计投入2.5亿元,发展设施蔬菜1200亩、优质水果1000亩;新建生猪养殖场1个,住宅220套、垃圾库4个、垃圾箱40个、生态污水处理站1个;整治河道,新修6米宽沥青砼公路和一批便民路;新建村级服务中心1个。
此外,今年6月,资中县新启动建设的银山镇双塘坊村新农村综合体,通过整合现代农业、小农水、公路通畅等项目,实施农房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将把老场村综合体打造成集居住、休闲、商贸于一体的农村新型社区,努力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陈秋瑾吴晓龙文/图
今年以来,资中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统筹考虑新村和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产村相融理念,探索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发展路子。通过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综合体坚持以连片发展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整体推进民居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狠抓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强化公共服务事业,充分发挥“水”资源、做好助农增收“农”文章,确保平安寨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科学规划
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资中是成渝线上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旅游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发达,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在多次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产村相融、农旅合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理念。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思路,选择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平安寨村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在选址和建设理念上注重合理布局功能区域,突出依山傍水、农村田园生态特色、农村庭院生活情趣、农旅合一,依托银山现代农业园区,打造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优美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
尤其注重规划引领,在规划编制上做到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防洪治污规划、生态绿化规划等多规衔接。在房屋设计上突出农旅合一,实行上下层分区,满足自住和游客居住需要;注重灵活性,提供151m2A型和206m2B型2套户型供群众选择,满足不同家庭人口需要。
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涉及平安寨村1组、2组和岗石村1组,其中256户、810名群众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目前已进入扫尾工作,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即将形成。
而今年被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四川省绿化示范村”——重龙镇杨柳滩新农村综合体也值得去看一看。村口花园、成片绿树、村庄广场、停车场、篮球场、成排健身器、大棚蔬菜基地、大棚养殖基地……
记者在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户居民房里看到,客厅里沙发、茶几、电视、电脑一应俱全;用的是自来水,烧的是天然气;洗手间里摆了洗衣机,安了盥洗台,农民在享受舒适的“城市化”生活。
“看病不出村,挣钱不离乡。”曾经是广大村民最朴素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通过重龙镇杨柳滩新农村综合体、银山镇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这个载体得到了实现。
产村相融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青瓦白墙,斗拱翘檐,川南民居特色的新居错落有致;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星罗棋布;蜿蜒的水泥便道四通八达……这是在银山镇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随处可见的美景。
农民新居特色明显,这是记者最大的感受。房屋总体结构采用上下二至三层院落式空间布局,室内充分考虑社区生活和农民耕作“农居”属性,在布置客厅、卧室、厨房、饭厅的基础上,增加储藏室、露台和天井,同时室内配备排水、炊事、厕所、浴室、燃气、照明、电话线路、光纤管网线等现代生活设施。
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辅相成。产业的支撑有力,才能造福新村建设;新村有着落,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资中县通过引进经营能力强的业主发展大地蔬菜和生猪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户增收,探索一条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发展路子。推进银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质扩面,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4500余亩,建成生猪养殖场1个、26栋、1.2万平方米,年出栏DLY优质商品肉猪1万余头,发展优质蔬菜2500亩、资中血橙1500亩,初步形成蔬菜、林果、花卉、养殖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两个带动”作用,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科学运用“猪-沼-肥-菜”生态循环、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引村民就地务工及参与专合社入股分红。仅2012年,核心区4户业主实现产值835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852万元、获利2068万元,解决平安寨村及周边村组剩余劳动力就业1218人,农民工在园区年总收入达1278万元,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漫步岗石村,清风扑须眉,果林泛绿波,菜园飘清香,金子山起舞,来宝凼翻唱,汇成一句话,幸福全靠党。”岗石村党支部书记郑桂华曾用自编的一首“打油诗”形容她如今的幸福生活。
夯基固本
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的“硬件”建设任务。近年来,资中县“夯基固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加强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综合体基础条件。新建公路6.5公里、便民路3公里、车行桥5座、人行桥4座,设置道路标示牌30处,与321国道形成交通环线,保障进出道路通畅,实现道路硬化率、入户率达100%。
新建渠道10公里,新修石河堰1座,改造河道1.1公里,河面加宽2000平方米,新增蓄水4000立方米,新增灌面3000亩,治理山体2.2万立方米、河堤护坡2300米,既保障了综合体防洪需要,又满足了群众生产用水。
编制综合体绿化专项规划,完成公路、河道绿化12公里,庭院绿化1.2万平方米,下一步将立即实施总投入1400万元的植物景观绿化工程。新建垃圾库4个、垃圾箱40个、垃圾处理场1个,配置垃圾车1台,实行雨污分流,新建沼气化粪池20口、公厕4个,投资600万元左右新建生态污水处理站1个、铺设雨水及排污管道3500米,日处理量达600立方米,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
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软”环境建设。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1+25”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个、1668平方米,内设游客接待中心、计生指导站、就业指导站、人民调解室、治安(警务)室、科技农技服务点、农家超市、医务卫生室等,兼具政务服务和游客接待功能,配套建设幼儿园。建设湖心岛2个,建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体广场1个。根据综合体实际需要,突出“便民”功能,专门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公交车站点、邮政服务点。
创新机制
农村产改成效明显
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综合体紧紧围绕园区内绿之源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金、园区务工工资、入股专合社二次分红等措施,有效实现农民增收。
完善农民自治管理机制。制定《村民议事会制度》、《村民小组议事会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级民主评议制度》、《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经营业主自管机制,将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给受益农户互助管理、合作经营,将财政性资金投入和“一事一议”投入所形成的资产实行股份化管理,调动农户管理积极性。
探索创新建设机制。农房建设采取统规统建与村民自建相结合、建设项目实行规范招投标与民办公助相结合、建设进度实行县级统筹与镇上主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建立县委分管领导驻点办公、县级相关部门和银山镇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的工作推进机制,有效推进综合体建设工作。
去年11月,在平安寨村率先启动并顺利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在全县推开产改工作积累了经验。综合体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率100%,农村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率9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率100%。依法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设立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初步建立流转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层民主制度改革。
功能布局合理、新居特色突出、公共服务完善……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让资中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让资中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走上了幸福之路。
新闻推荐
根据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2005)资中执字第75-2号协助执行通知书,李静位于内江市市中区虹桥路11-13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证书号:[2003]5488号)和钟晓琴位于内江市市中区虹桥路15-...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