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文/图
古之龙洞,即今龙洞河,位于资中县甘露镇(隋朝始为资中郡月山县)的菠萝寺村。相传,这里曾是孔子之师苌弘的隐居处。此地有凿于唐天宝十年(751)的摩崖造像,是目前资中县境内有确切年号的最早摩崖造像,还有春秋末期孔子的老师苌弘、唐代高僧无几、明代道家宗师张三丰和唐宋时期月山县地方官员、清代资州州牧赵遵律的珍贵遗迹和传说。
龙洞河系一条连接沱江的小溪,距甘露场镇三公里左右,溪谷中曾有一座古寺庙,名般若寺(俗称菠萝寺)。其沟深谷长,谷底怪石嶙峋,有一大一小的天然崖洞,大洞可容数百人,小洞能容近百人,中央有一方池,盛满清澈透明的泉水,洞的右下方壁上另有一个小洞,其出口在山的另一端悬崖上。据当地传说,当年苌弘隐居于此,每天晚上就在里面休息。这里树荫蔽天、灌木丛生、鸟语花香,又有潺潺溪流、山泉飞瀑、古寺古佛、奇峰异石,难怪苌弘将这里作为藏身之处。清代嘉庆壬戍年,资州州牧赵遵律游历此地后留下了“苌公一去二千年,鸿飞泥印犹留传。只今寂寞资江岸,夜深仿佛闻诵弦”等诗句。洞的上方及左侧崖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他题写的“仙迹宛然”、“云泉”等字迹。
苌弘(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四川资中人,周朝贤大夫。他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据《汉书·艺文志》庄子·外物篇记载:“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代《庄子疏》也记载:“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据史料记载,苌弘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侯所忌,政敌用造谣、栽赃等卑鄙手段诬陷他。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中离间之计,一怒之下将苌弘治死罪,幸得朝臣求情,后被放逐回乡。相传他返乡后曾避难于甘露龙洞河一带,却仍遭奸臣派人秘密追杀,苌弘英勇不屈,剖腹自尽。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其鲜血密封窖藏于龙洞河岩穴里,三年后取出,见他的血已凝成一颗澄碧闪光的宝珠,因不慎,珠坠地滑入龙洞河,随波逐流径直滚进沱江,顿时霞光冲天。从此,经资阳县进入资中境内的这一段流域被称作“珠江”。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也由此而来。
史料还记载,唐代高僧无几仰慕苌弘,曾来龙洞河修身养性。明代道家宗师张三丰也曾在龙洞河居住,并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在此题赞颂苌弘为“无价明珠一颗”的崖壁诗,其诗文至今依稀可见。清嘉庆七年(1802),资州州牧赵遵律游历龙洞河石刻造像后,写下了反映苌弘隐居龙洞河的《游龙洞记》,是研究苌弘难得的历史资料,其碑记尚存于离龙洞河三公里左右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甘露寺。
新闻推荐
[项目概况]成渝客运专线(以下简称成渝客专)是成渝间继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后的第三条铁路通道,是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遂渝高速公路之后的第五条快速通道。成渝客专...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