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江市资中县文庙内,矗立着一块集文、书法、雕刻为一体、被世人称为“三绝”的“幽兰赋”碑。
“一绝”由唐代著名诗人韩伯庸撰文,“二绝”由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书写,“三绝”由清代高手雕刻。其中最绝的当数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字体奔放壮美,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幽兰赋”碑由7块2.5米高的石雕组成,被鉴定为国家二级藏品,是国家一级保护单位资中文庙的镇馆之宝。据资中县博物馆前任馆长、现年80岁的杨祖凯回忆,1974年的一天,一位村民急匆匆地找到他说,城西一农户家灶房、猪圈墙体的泥巴掉了,露出了一些“好看”的字。杨祖凯急忙赶到农户家,轻轻将泥巴剥掉,一看就激动起来:“这是黄庭坚的字!”一块、两块、……一共7块!“这是失落20多年的《幽兰赋》碑啊?!”
就这样,杨祖凯用几十元钱为国家换回了价值连城的《幽兰赋》石碑。
杨祖凯研究后,发现了石碑的来历——原来清代咸丰年间,资中富商李福州,虽读书不多,却喜附庸风雅,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他购得黄庭坚所书《幽兰赋》(拓本)后,派专人到千里之外的长江三峡开采巫峡石,用船经沱江运回资中,又到成都高薪聘请工匠高手,将《幽兰赋》镌刻在7块巫峡石上,放在自己的花园里。
李福州死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中,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其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在上面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既让石碑失踪了20多年,又完好地保护了石碑。
陈志强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飞记者李果)6月3日,记者从资中县畜牧食品局获悉,内江市首批88个畜牧家庭农场在资中县诞生。畜牧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有效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该县申办畜牧家庭农场需具备“养猪...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