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水稻收成好,与邓吉明所做的工作分不开!”8月7日,笔者来到资中县陈家镇半边街村6组采访,村民郭光林正在收割水稻。丰收的喜悦,让郭光林对他们的小组长邓吉明甚是感激,“这一切,都离不开组长邓吉明的付出。”
“今年春季天干,很多村都没办把庄稼种下去,但我们组90多亩稻田,插秧时只有6亩抽了水。”郭光林说,从去年收割水稻开始,邓吉明就挨家挨户通知大家,收割后要把水关好,平时还要管好。“遇上发大水,邓吉明不管风雨多大,总是一家一家地通知打开缺口,以免田坎被冲垮。天气稳定下来后,他不仅通知大家把缺口堵扎好,还会把组里的田田坎坎转个遍,要是哪家忘扎缺口,他就一声不吭地帮着做了。”
不仅组里的大事邓吉明尽心,小事他也同样放在心上。村民张邦金与妻子陈翠仙常年生病,其子女有的远嫁,有的外出务工,两位老人拖着三个孙子艰难过活。在这种情况下,张邦金的家事几乎都成了邓吉明的份内事。给子女打电话、打米打饲料、生病住院等,都是邓吉明帮着办。
“我们家条件差,很多事都靠邓吉明帮忙,无论大事小事都找他,而他又什么忙都肯帮。”说起邓吉明,陈翠仙一口一个“好人”,“今年老伴生病了,是邓吉明找车送去看病的。平时到他家打米打饲料,他连电费也不收,打好后,还给我们送到家。这样的组长哪里找啊!”
村民代玉仙同样对邓吉明充满感激。代玉仙79岁,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剩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孙儿生活。邓吉明一有空闲就到代玉仙家帮忙,做了好吃的,也总是给她家捎上一份。
对代玉仙,邓吉明还有一份特殊的牵挂。每当大雨将至,邓吉明除了担心组里的田坎垮塌,最担心的就是代玉仙家的安危。因为代玉仙住的还是土墙房,且地势险要。“每次下大雨,邓吉明都要到我家来,看着我搬到邻居家去住才放心。现在我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吉明。”代玉仙说。
组里的水渠被大雨冲坏了,邓吉明自己掏钱买了材料,和三位村民一起将水渠修好。三位村民的工钱由组里支付,邓吉明自己的活则算是义务劳动。“村民为大家做了事,多多少少付点钱是个意思,我自己就算了,就当是我做村民小组长少关一点工资。组里少出一点钱,村民就少摊一点钱。”
眼下,又近水稻收割高峰期,邓吉明已提前将自家的打谷机检查了一遍。“我们组里只有两三家人买了汽油打谷机,今年少不得这机器又要‘走四方\’了。”邓吉明的妻子刘淑琴告诉笔者,自从前年家里买回这台打谷机,这机器一到收割季节就成了公用的机器。“机器用一天,老邓只收20块钱,说实话,连油钱也不够,但老邓说,只要大家有需要,吃点亏没关系。”
不仅打谷机是公用的,邓吉明家的很多农用机械都是公用的。抽水机、打米机、饲料机,村民有需求找到邓吉明时,邓吉明总是呵呵一笑,爽快答应。如果自家的时间与别人的时间恰好“不约而同”,邓吉明总是村民优先,自家推迟。
“都是乡里乡亲、屋前屋后,平时多做点少做点都是一样的,机器不用还要生锈呢!帮大家就是帮自己。”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邓吉明有自己朴素的理念:帮大家就是帮自己。人与人交往都是以心换心的,我用真心待人,大家也会用真心待我。
新闻推荐
坚持司法为民 促进社会和谐——资中县扎实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8月20日上午,记者在资中县司法局办公大厅看到,一位名叫周春英的65岁孤寡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法律援助的相关手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资中县把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援...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