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辉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文/图
夜幕降下,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双双去踏青……”在清新的月琴声中,一曲四川清音《小放风筝》飘散在春日里的内江城团结街朝阳巷。
这,便是民间艺人陈昌培、李永淑夫妇牵头发起的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年曲艺演出队”。
多年来,“老年曲艺演出队”一直活跃在内江的小巷里,为戏迷们送上川味川音。
因戏曲结缘50年川味川音相随
虽已须发皆白,将近70岁的李永淑夫妇仍然面容清朗、声音洪亮。
“上世纪50年代,我们都是川剧‘玩友\’,那时我唱清音他唱正生,因为同样的爱好,大家走到一起。”回忆往事,李永淑嗓音清脆。
一起在资中县川剧团工作多年,改革开放后,他们所在的川剧团改制,二人拉着一家老小开始了“大篷车”式的巡回演出。
“四川省的市州包括现在重庆市的区县,基本上都走遍了,主要是跟学校等一些单位联系,走一处演出一场,演出一场后盖一个章。”陈昌培介绍,包括湖北、贵州等地也都走得差不多了,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就跟现在的明星一样。
经典川剧折子戏、木偶、清音、金钱板等样样都来,这一唱,就是50年。“儿女长大成人,自己年纪也一天天大了,不能‘跑江湖\’了,慢慢开始‘隐退\’,回到内江。”陈昌培说。
难丢“老本行”小巷里延续川戏情缘
“隐退”后的陈昌培夫妇,并没有闲下来。
刚开始,和其他民间川剧老艺人一样,他们也曾试图开办一个曲艺茶馆。“但因为市场和自身精力等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于是,陈昌培和老伴联合其他闲下来的川剧爱好者组建了 “老年曲艺演出队”。“年纪最大的,已经79岁。”
这支老年曲艺演出队定期在位于内江市郊区椑木镇的一家茶馆定点驻唱,同时兼接一些老人寿辰、红白喜事上的演出。
茶馆内驻唱是免费的,每次都有很多川剧爱好者来捧场,茶馆老板免茶水钱。“每次坐公交车赶来,来回需要1个多小时。所谓演出,基本上是每人二三十块钱的茶水路费钱,表示表示而已。”李永淑说。
即便如此,每次演出前,大家都精心准备。“要对得起观众,让更多群众走近四川特色的传统民间曲艺艺术。”
新闻推荐
——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侧记﹙下﹚□本报记者李旭张守帅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将为四川带来深远影响。两天的参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观...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