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久良和刘明坤查看“云橘”成熟情况
“云橘”皮薄肉厚
“云橘”不愁卖
观日出、赏云海,是威远县观英滩镇骑龙坳村的两大名片。2017年,随着“第一书记”刘明坤的到来,坐拥“山高水甜”地理优势的骑龙坳村,又出了张新名片——“品云橘”。
皮薄肉厚,香甜多汁,一口下去,爱了爱了。
初采开始,骑龙坳村云橘种植大户杨久良已接到数十个订单,有喜食云橘者一出手便是500斤,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全媒体记者罗伊婷文/图
“第一书记”来了——
“瘦小”柑橘变甜蜜“云橘”
11月11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抵达骑龙坳村。
走进“云橘”种植大户杨久良家门前的柑橘地,村“第一书记”刘明坤正在与杨久良商量今年“云橘”的销售、采摘时间控制等问题。
进入初冬,“云橘”陆续成熟,撕开套果袋,橙黄的果皮在阳光照耀下果香四溢。
虽生长在海拔800米高的小山村,但“云橘”的知名度早已“下山”。还未到成熟季节,已有人提前下单。这样的火爆程度,放在4年前,杨久良想都不敢想。
这两亩多“云橘”,是他2012年种下的。当时,杨久良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土地撂荒。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没有种植柑橘的经验,没有管理意识,“三个没有”让杨久良2016年收获的第一批果子产量仅1000余斤,果子外形“瘦小”,3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出去,算上人工、肥料等,他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本,这让杨久良对种植柑橘没了信心。直到2017年,一次走访改变了杨久良的柑橘命运,他的柑橘不仅有了卖相和市场,还有了新的名字——“云橘”。
2017年,刘明坤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来到他从未想过会结下深厚渊源的骑龙坳。当时的骑龙坳村,产业为“零”。到任后,刘明坤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与他们促膝长谈,选育致富产业。当他发现杨久良家门前的柑橘地时,仿佛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尤其是在品尝柑橘味道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柑橘与他之前吃过的味道有所不同,不仅果皮散发诱人香味,果肉也更加甘甜,醇厚的果香在嘴里久不散去。
回到办公室,刘明坤上网查资料,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得出了结论:骑龙坳村阳光充足,森林覆盖率高达54%,长葫水资源保护区环绕四周,这里的柑橘不仅拥有充沛的优质水气,还有羊粪作为养分供应,这就是格外“甜蜜”的秘诀。
在与杨久良的谈话中,刘明坤得知了他之前售卖橘子的窘境。为了帮助他卖出这一年的橘子,刘明坤先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部分带回城里送给亲友品尝,获得了一致好评和认可。刘明坤顿时充满信心,他开始着手实施销售计划。
结合骑龙坳独有的地理特色,刘明坤为柑橘取名“云橘”,在微信公众号“威远组工”上为“云橘”代言,讲述“云橘”“微故事”。
另一边,他积极与工作单位威远县人民法院协调,投入资金制作了3000个骑龙坳村精品“云橘”包装盒,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瞄准威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群体,发动周边朋友拉订单,自己开车跑运输,远的快递邮寄,近的送货上门。
这一趟下来,“云橘”销售一空,同时也获得口碑。
种植户乐了——
从卖不出到不够卖
现在,说到骑龙坳,在观日出、赏云海之外,人们还会加上一项新项目——“品云橘”。
为推动壮大全村柑橘产业,刘明坤联系邀请内江师范学院柑橘种植等领域专家到村指导生产管理、传授生产技术,借力农民夜校,传技解惑,补充产业发展的“技术之钙”,培养出农村家庭能人196户,并引入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500余亩“云橘”种植,激发村民产业致富的内生动力。
如今,曾经小小的“云橘”已经长成了最大有一斤重的硕果,杨久良的房子也从土墙房变成了砖砌房,外墙还贴上了瓷砖,看起来整洁美观。
进入采摘季的“云橘”还未等刘明坤宣传销售,他的微信朋友圈就已收到了不少订单。“从前愁卖不出去,现在愁不够卖。”刘明坤说起订单量过大时还颇有些困扰。
村里的“云橘”基地还得等两年才能挂果,杨久良的柑橘地由于气候的影响,今年产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但品质依然很好,果大、汁多、味甜,能卖到10元一斤。“没想到有一天我的‘云橘’会卖得这么好,我希望能再多卖点‘云橘’,在新房上面加盖一层。”杨久良朴实的愿望和憨厚的笑容,迎着骑龙坳的阳光显得格外动人。
在“第一书记”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杨久良,其实还有更大的愿望——以一技之长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康。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杨久良现在不仅懂技术、有经验,还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也因此,他成为了乡亲们的“云橘种植指导员”,为村民义务提供技术指导。
从外在的物质丰足到内在的精神提振,杨久良就是骑龙坳村发展的缩影,也将是更多骑龙坳村村民的模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秦芳记者毛浓曦)近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传来好消息,宝鸡钢管“高性能抗挤毁套...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