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徐静 文/图
威远,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交会处,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重庆201公里,是川南区域性交通枢纽,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提出,威远作为连接川渝两地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面对机遇,威远将如何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如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书写威远发展新篇章?近日,威远县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威远”专家咨询座谈会。
会议邀请到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彪4位享誉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围绕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基层治理、工业经济、文化旅游、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解,并为威远县如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点迷津。
近年来,威远的形象频频见诸报端。“成渝地区中部钒钛产业基地、成渝地区中国页岩气产业基地、中国无花果产业基地”三张名片被人津津乐道。创新、绿色、转型发展让威远“工业强县”步履铿锵 ,更迎来“多产齐发”。
杨彪点赞威远,希望威远在扩大成渝双城“朋友圈”的同时,要发展自己的产业,要以再造一个产业威远为统揽,形成成渝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目标,进一步将威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凝练为建设成渝地区中部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县。
王小刚则从威远产业结构入手,建议威远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善于借助外力转变发展方向,抓好信息对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做好分工配合。
专家们认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前景决定了中国发展格局,而成渝经济圈发展不仅取决于成、渝,更取决于威远等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
“融入与突破”。姚乐野认为,威远要保持发展定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环境,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解放生产力,充分整合生产要素,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将政策、产业、企业、人才以及资本等创新要素有效整合,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从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获得发展红利。
威远如何破解资金、土地瓶颈制约?面对威远干部群众的提问,邓玲建议,威远要加快融入成都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要全面梳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要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
新闻推荐
四川省金镭重工有限公司:高端“私人定制”,“内江造”精密铸件走向世界
二期柔性生产线工人进行原始坯件的打磨金镭重工大门四川省金镭重工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力量,敢于承接和开...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