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镨(左)走访脱贫户
陈镨(左)查看王历付的腰伤
陈镨(左)指导脱贫户发展养殖业
陈镨(右)和“第一书记”核对脱贫户信息
陈镨(右)和村干部查看水果长势
“来到村里,就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两年来,陈镨也在村里住了两年。村委会会议室,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寝室”。
扎根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陈镨把村民的大小事记在心上,贫困户不愿发展养殖,他多次上门宣传政策,请来农技员传授技术;村民因家庭困难、孩子成绩不佳,打算让其放弃学业,他几次三番上门宣传政策,帮忙联系学校;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困难,他和帮扶人员及村干部带着他们进城摆摊……28岁的陈镨不善言辞,但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接地气:
村委会会议室成了他的“家”
6月26日,端午小长假第二天,艳阳高照。上午9点,气温已逼近30℃。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10组,陈镨和该村“第一书记”郑人弋蹲在坡上的一处树荫下,核对村里脱贫户基本情况。黄豆大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流下来,陈镨扶了扶鼻梁上滑落的眼镜……忙完手头的事务,陈镨和郑人弋又开始入户走访。
86岁的脱贫户王历付坐在院坝里削着篾条,见到陈镨来了,笑眯了眼,连忙站起来打招呼:“陈老师,你又来了哇?”
“前阵子摔到的腰伤好点没有?”陈镨记挂着老人的伤情。说话间,撩起老人的衣服仔细查看伤势。
王历付的老伴黄琼芝就在屋后的地里干活,听到院里有说话声,小跑回来,头发上还粘着枯草:“陈老师,快,屋里坐!”
走进堂屋,陈镨帮老人调试好电视,又打开冰箱查看老人这两天的伙食情况。
说到陈镨,王历付赞不绝口:“经常来,对我们关心得很!”
2018年6月,陈镨研究生毕业,通过“甜城英才引进工程”到了威远县委党校。一个月以后,他就被派驻到坭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此之前,他的足迹大多是在城镇或者学校,农村工作对于他来说,还是一片陌生的领域。
坭河村风景很美,像一片世外桃源,但山高坡陡弯道多,帮扶的贫困户都散居在山坡上。到村上的第一天,陈镨就被村干部带着在山坡上转得晕头转向。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陈镨把铺盖卷搬到了位于半山坡上的村委会,在会议室一角安了一个“窝”,白天走访、完善相关资料,晚上就在“寝室”里住下。
像王历付这样的帮扶对象不止一户。子女在外务工,平时就老两口生活,生活琐事不能面面俱到,陈镨就利用下班时间,到这些老人的家里,拉家常、帮忙做家务,担起检修线路之类的活,有时要忙到晚上9点多。
山里的夜黑漆漆的,打着手电筒,陈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两年来,他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熟悉了自己所帮扶的对象,而村民们也熟悉了这个戴着眼镜、言语不多的小伙子。
“来到村里,就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咧!”陈镨咧嘴一笑。为了方便走村入户开展工作,去年底,他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从此,村里的坡陡路段,多了一个推车上山的驻村队员。
“第一书记”郑人弋道出了这么一段经历:6月初的一天晚上下了大雨,陈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去走访看望11组脱贫户余忠友。去时遇到有一段上坡路,海拔在400米左右,最陡的地方坡度接近30度,长约800米。因为摩托车马力不足,他只能推着上去,推到坡顶,出了一身“坨子汗”,一段五分钟的车程,走了十多分钟。
下山的时候,情况更糟糕。因为下坡路滑,摩托车刹车不好用,他又只能下车来扶车走,结果却因为刹车失灵,差点连人带车摔进山沟里!
“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回到村委会办公室想起来才有些后怕。”陈镨不自觉地挠了挠头。过了一阵,他才把这件事告诉了郑人弋,被严厉批评了一番。
心里装着贫困户,丝毫没顾得上自己。这也难怪黄琼芝会说:“以后他走了,我们不晓得有好舍不得!”
敢担当:
为贫困户的生计前途奔波
接近上午11点,房前院后的玉米叶被晒得卷曲。沿着一条铺了石板的小路,陈镨走进5组脱贫户黄宗明的家,此时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
黄宗明去了镇上,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在家。和黄宗明的母亲聊了一会,陈镨去看了他家养的鸡鸭。临走时,老人不由分说,硬塞给陈镨一罐饮料:“孩子,拿着!那么热的天,还来关心我们!”拗不过老人,陈镨收下了,但等老人回屋之后,他又悄悄地把饮料放在了窗台上……
“不久前,村里免费给贫困户发鸡苗鸭苗,黄宗明也领了,加上之前他自己养了一些,现在他们家有一百多只鸡鸭。”陈镨边走边介绍。年近60岁的黄宗明至今没有成家,缺少技术的他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陈镨帮忙张罗的鸡鸭苗,让他有了活路,对此,黄宗明的老母亲很感激,每次只要是陈镨一到他们家,她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个好孩子啊,经常都来我们家!”
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的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生计着想,为他们的前途打算。这是陈镨的坚持。
10组脱贫户周泽芳的子女在外务工,家里有部分劳动力,养殖家禽再合适不过。但周泽芳却以“粮食贵”“管理很麻烦”为由,不想养。
陈镨三番两次去做思想工作,以鸡苗免费、有农技员上门指导等来劝说,周泽芳这才松了口,勉强同意养了20多只鸡、20多只鸭。此后,陈镨又去批发市场给周泽芳买了饲料,用自己的小摩托驮去。不仅如此,他还请农技员上门,为周泽芳培训防疫、管理等养殖知识。如今,周泽芳家里的鸡已经长到两斤多重,还有两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了。这些家禽将给他们家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陈老师很为我们着想,想得也很周到……”周泽芳说。
这,只是陈镨忙活的一部分。6组脱贫户徐洪钧家里的孩子初中毕业,因为考虑到家庭条件不好,加上成绩一般,爷爷奶奶不想他再继续读下去。陈镨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先后4次到家里做工作,宣传教育扶贫、住校减免、救助金等政策,并且帮忙联系好学校,孩子也当着家长的面,保证会好好读书。报名那天,陈镨还陪着他们一起去了学校。
村民的大事小事,陈镨都记在心里。不善言辞的他,选择了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分忧解难。
有作为:
带着贫困户进城摆摊
走进村里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这里漫山遍野的李子树上硕果累累。假期里,采摘游客多,业主忙不过来。陈镨走过去,帮忙过秤、递口袋。望着这些或紫红、或翠绿的果实,陈镨笑意满满,眼前的场景正是他所期盼的。
此前,受疫情影响,村里贫困户的产品卖不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久前,他们一起到县城里去摆地摊。
村主任甘国有告诉记者,陈镨在这次摆摊行动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以前从来没有摆过地摊,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从帮助贫困户采摘果子,到帮忙运上车,他忙里忙外了好几天。一开始,陈镨也觉得不好意思,但看着一筐筐水果、鸡蛋,再看看同样不好意思的贫困户,他放下了面子,在一个角落里扯开了嗓子卖力地吼起来。
“当时我们的那个‘摊位’位置有点偏,而规定又不能用喇叭,只能靠嗓子。”甘国有说,一天下来,陈镨和大家一样,嗓子都嘶哑了,跑到药店买了润喉片来吃。连续三天,他们卖空了贫困户登记的李子、芭蕉、鸡蛋等产品,创下了1.5万元的收入。
看着贫困户一个个拿着钱满脸笑容,他说,感觉比自己挣了钱还高兴。“这也算是一次自我突破吧!”陈镨说,“我到村上,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心愿吗?”看着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看着他们过上好日子,他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8年刚到村上,陈镨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看到依靠党建引领带动村里的发展,就能明白,咱们的党真是为了群众做了很多,尤其是看到贫困户们感党恩时的那种真心实意,我就决心一定要向党组织靠拢……”
2019年,陈镨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他说,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从入村的那一刻就开始的,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
新闻推荐
威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迎“七一”, 走访慰问贫困村困难党员
(张艳梅)在建党99周年来临之际,6月24日,威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迎“七一”走访慰问贫困村困难党员活动。局机关党委书记...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