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厚明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的家乡东联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昔对比,让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记得在我童年,家乡东联镇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每逢雨季就会被洪水淹没,出入小镇只得摸着水路走。那年父亲带我去碾米,正值汛期,江水猛涨,河水泛滥,村庄唯一的一条泥泞小路,被深埋在白浪滔天的洪水里。父亲挽起裤腿赤着脚,挑着沉重的担子,小心翼翼地在水里摸着走。幼小的我跟在父亲后面,他怕我掉进水里,嘴里唠叨着叫我小心,并叫我抓住稻箩绳子,以防万一。调皮的我从小就不听大人话,边走边闹,一不小心被滑倒在路旁的水沟里,爬起来遍身透湿,好在水浅,没被淹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组织上安排我去故乡东联镇工作,报到那天我坐在中巴车上,从白杨坡到乡政府全是泥巴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坐在车上就像坐在风口浪尖的船头,上上下下,摇摇晃晃。有风吹过,灰尘满天,路上像硝烟弥漫的战场。灰尘随风卷入车内,车厢内乌烟瘴气,让人无法躲避。我满头黑发被染成黄发,雪白的衬衫被染成了黄色。到了乡政府,我只有两只眼睛是黑的,就连眉毛也被灰尘染成了黄色。
那时乡镇道路、村级道路全是泥巴路,就连乡政府所在地的毛桥街道也是泥巴路。记得有次我下村征收农业税,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匆忙中摔倒在地,浑身沾上了烂泥巴,筋骨痛了好几天。那时泥巴路雨天出入穿胶鞋都不行,必须得穿胶靴,遇洪水季节还要穿长筒胶靴。村民因路况怨声载道,部分村民还以路况差为由拒缴税费。
岁月如梭,往事如昨。如今东联镇道路日新月异,坝白路、朱永路、顺安河埂路、长江大堤路、村村通,户户通,或柏油路或水泥路。那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如蜘蛛网般地向着东南西北延伸。笔直平坦、醒目的斑马线,把六车道分隔地清清楚楚。朱永路中间的隔离带还进行了绿化,将道路一分为二,车辆各行其道。行驶在平稳的朱永路上,道路两边风光无限美好。无论你走坝白路,还是走朱永路,到市区只需要半个小时,到铜南路、铜陵北站仅要五分钟。路通了,村民也富了,村民们笑逐颜开,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如今毛桥街道上所在那条路不但铺了柏油,还进行了亮化和绿化,路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沿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农民洋房、商铺、饭店、工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清一色的墙面砖,外观统一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行驶在乡间的马路上,一幅幅美景从车窗外略过,那一望无际的稻谷,在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那满塘盛开的荷花,清香飘逸。行驶在路上如同行驶在画中。国电公司、变电所、产业转移承接办公楼、村民住宅楼,掩映在绿树中。发电厂厂房,密集地像闹市区;沿途的高压电线架,像塔林巍然屹立在大地山岗。雄伟的长江二桥横跨南北,南来北往的列车、汽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
家乡的道路变迁,是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缩影,未来的东联镇的道路会越来越宽、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7月22日8时许,暴雨袭来。中午时分,国网威远县供电公司接到居民打来的报修电话称,由于近期连续降雨,加上当天上午的暴雨,造成威...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