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改革洪流中 他们勇立潮头

来源:内江日报 2018-12-01 06:07   https://www.yybnet.net/

◇市委组织部信息科曾媛

如果说1949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终于赢得独立,那么,1978年,则是中华民族革新思想、改革开放、走向复兴、迎来腾飞的起点。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却实现了量的改变、质的飞跃。

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回忆过去、谈论梦想、呼唤未来的伟大新时代,我们不断地更新“朋友圈”,跟着时代步伐刷着“微博”、玩着“抖音”、用着“美团”,一部手机便能请个“小秘书”,尽知“天下事”。闲时或奔跑在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抛却城市的喧嚣,到乡下修身养性;或乘着高铁,到附近的城市游玩,度过欢乐的周末时光,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所有“红利”。然而,四十年以前,中国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没有经历过改革初期的艰难困苦,没有感受过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的世界,那时的中国、那时的乡村,百废待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四十年,一个个交通闭塞的乡村,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一个个经济基础薄弱,几近空壳的贫困村,走上了产业促发展的脱贫之路;一个个没有钱读书、看病的村民,实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愿景……

这虽然只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缩影,但是对于那个乡村以及其村民、那些投身改革开放洪流,带领村民脱贫奔康的引领者来说,却是他们的整个人生和他们的整个世界。

老班长新农村

改革开放首先让人们的思想先解放,在曾经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方式传统的威远县四方村,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始终相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格言。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探索四方村的发展路径。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找到了产业兴村的新路子。四方村先后培育了大棚蔬菜、彩糯玉米、无花果、枇杷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大棚蔬菜、水果、无花果、稻藕渔、彩糯玉米等五大种植基地。

如今,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四方村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改革发展中,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光明道路中。以无花果为原材料的汐美无花果酵素系列产品“荣获一带一路(中国)品牌工程大健康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荣誉称号”,以无花果为依托的国家4A级无花果主题公园正在打造……古稀之年的余文祥带领乡亲们又探索一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子。

所谓“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泞小路,如今已是家家通水泥路;曾经风雨飘摇的土坯房,如今已是引来各方赞赏的徽派式建筑;曾经依靠的传统种植已逐渐演变为高科技的大棚种植;曾经靠着肩挑背磨才能卖出的农产品已成为专合社销往全国各地的畅销品……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新村,“老班长”将四方新村的建设推向了新台阶,将四方村民的“四方梦”推向了新征程。

好支书好班子

第一次到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是大学刚毕业,参加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那时,我们集体到民富村进行现场参观和学习。

那是我的第一次现场教学,也是记忆中特别深刻的一次现场教学。我坐在车内,好奇地看着车窗外,没过多久,就进入了一条乡村小道,车窗外,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干净整洁的乡村“小别墅”、环境优美的乡村风味儿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地想下去看看这个美丽富裕的民富村长什么样。

据老师介绍,民富村以前叫“民付村”,曾经民付村因33个馒头山、18个半边山的崎岖地形而穷得出名,“一枚公章和一张10多万元的欠账单”是村集体经济的全部家当,人均纯收入也不足1000元。而我去参观时,这个村已经是家家通水泥路、通天然气、通自来水,依靠着“锅炉姜”,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万余元的“民富村”,是已经被CCTV-7“致富经”栏目采访,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民富村”。

“民付村”向“民富村”的转变,不仅仅是村名的更新,更是整个村的发展和变化,村民们的腰包鼓了,心情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问及民富村发生巨变的“秘诀”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因为我们有一个好支书、好班子。”

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一个地方发展振兴、光辉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这个地方背后所有的付出和汗水。民富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海斌,在早年,大家都愿意“稳当”、不敢尝试的情况下,敢于走出去,自费到山东、贵州等地,“拜师学艺”。在经历了多次“锅炉姜”种植的失败后,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终于成功地掌握了一套反季节“锅炉姜”种植技术,不仅引领全村的老百姓通向了“民富”之路,还带领了邻村的老百姓通向了“民富”之路。

而今,已过退休年龄的李海斌,却仍然怀揣着“民富梦”,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继续带领民富村发展振兴。

要想富先修路

他的故事,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却感动了威远县大冲村的所有村民,感动了每一个我们这样的年轻党员,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全县的党员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涵义,他,就是一本活的党员教育教材。他,就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是乡亲们尊敬、景仰的“林三爷”。

1938年出生的林树清,曾担任过十五年的威远县长、五年的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仍然心系家乡的百姓,不顾年老体弱,回到家乡大冲村,与乡亲们一道摸爬滚打,修路治水、引资建厂、发展产业,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硬是把家乡建设得欣欣向荣,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最让人动容的便是这“修路”一事,当时的大冲村是个无公路无桥梁,是三面环水的“孤岛”。修路要占村民的地,林三爷就走村串户,家家做工作。自己掏钱买烟,见人就递,见人就讲理,有时还要请吃陪喝。几个月下来,大家被感动了,同意让他修路。但却出现了一个插曲:由于修路要过一位村民的地,该村民死活不让过,“后来三爷去了,做工作还是不行,三爷最后就跪下了,我们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寻求发展不变的真理,改革开放,首先也是要打开开放的门,通好开放的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老一辈共产党人投身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中流砥柱,是中坚力量,于整个国家来说,改革开放是宏观的、长效机制的,可是,于投身在改革中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来说,革新的不仅仅自己,而是整个乡村乃至整个区域老百姓的思想,是打通信息闭塞的渠道,修好交通不畅的公路,发展好没有任何经验的产业,是“引进来、走出去”。

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弄潮儿,现在退休了,却依然奋斗在改革的一线,工作退休了,党员身份却不退休,他们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自己如火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他们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威远县委召开第126次常委会会议

(全媒体记者刘科志刘颖)11月20日,威远县委书记张勇主持召开十四届县委常委会第126次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炬,县委副书记...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洪流中 他们勇立潮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