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34年前,威远有支名扬美国的铜管乐队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5-19 02:3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徐静 文/图

26名农村青年

入选铜管乐队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尽管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但威远人的精神生活却饱满充实。

一群热爱文艺的青年组建了清溪文工团,为群众带去了丰富的文艺表演。

在不断的演出中,清溪文工团的“眼光”更远了,将积存下来的4000元演出费全部买了铜管乐,买回各种号管近30支、鼓乐器3个,准备组建一支铜管乐队,带动更多的群众“玩”音乐,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威远县文化馆大力支持文工团的想法,该馆原书记、馆长傅顺钦大力支持,帮忙发布“英雄帖”、挑选成员。

1984年4月,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了26名青年农民作为农民铜管乐队演员,正式成立了镇西农民铜管乐队。

“那个时候,内江、自贡的人都来报名。但镇西地区入选的最多,26个人当中,有18个都来自镇西。” 傅顺钦说, 乐队名称就叫镇西农民铜管乐队,培训地点也选择在了镇西地区。这群成员中,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17岁。其中,女队员有12名。

“之所以想组建铜管乐队,是因为我们早就挖掘到会管乐的人。” 傅顺钦在全县文化普查的时候,在当时的威远永乐公社四方大队发现了到处打零工的温清华。这个曾在石油单位工作过四年的青年,通过自学,会很多门乐器。

乐队成立以后,温清华正式成为教师,每天提着号箱往返威远和镇西,教26名成员吹奏铜管乐。镇西区中心文化站则负责管理工作,威远县文化馆负责辅导。

“当时的镇西农民铜管乐队,不单单想打造一支会吹奏的队伍,还想把大家培养成能歌善舞、一人会多种技能的文化人才,更能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傅顺钦说道。

13天集训

农民玩转西洋乐器

培训的第一天,当看到一排排金灿灿的号管时,队员们睁大了眼睛、满脸疑惑,这些家伙不但能吹响,还能吹奏歌曲?

在镇西地区的政府礼堂,温清华端起号管、挨个试吹给大家听。浑厚、高亢的声音一下就吸引住大家了。

为了让队员们尽快熟悉号管,温清华制定了一个速成计划,将队员们分成了几组,从气息运用到识简谱开始,分别教他们吹奏长号、小号、圆号、大号、次中音号和上低音号。

队员曹玉琼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器材,当被分配吹大号时,她还是学习劲头十足,“既然老师都说我们通过学习能吹奏歌曲,肯定能吹奏。”

乐谱都不认识的她,成天跟在其他队员身边,学习乐谱知识。掌握不好音准和节奏,用了最传统的办法——背会了曲子,死死记住歌曲的高低音地方。

“那个时候,为了尽快吹出曲子,我还和其他队员在凌晨1点过的时候,背着号箱出门,打着电筒到空旷的山坡上去练习。”

铜管乐器在吹奏的时候需要嘴巴用力,队员们的嘴巴都吹出了小泡、一个个嘴巴都吹来嘟起。但大家都在坚持,每天对着号嘴练习出声和发音,至少练习14个小时。

“那时,温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不吹出来不准下课,哭也没用。” 曹玉琼回忆道。

从吹响到吹出音符、从吹出音符到吹出曲调、从吹出曲调到吹出歌曲,队员们用了13天。

13天后,他们就在全县职工文艺会演开幕式上进行了首场演出。队员范建辉清晰地记得演奏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出大获成功。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有节奏地鼓掌致意。

“演出后,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其实,演出前,范建辉和他的队友们就遭到了质疑,认为他们这群农民怎么会吹得出曲子。

“演出后,我们还排着队列,沿街吹奏歌曲。”演奏技艺征服了威远群众,镇西农民铜管乐队也正式走红。

各方关注

扬名海内外

1984年9月,镇西农民铜管乐队应邀参加四川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建国35周年文艺晚会”演出。

身着西服的队员们,手拿“洋号”登上“大雅之堂”。他们熟练的技巧,优美的乐曲,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同台演出的有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作者侯德健、著名歌唱家吴国松、张暴默等。

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健观看演奏后,兴奋地说:“在成立后五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参加演出,进步这样快,真了不起。”

而那一身 “白西服”给队员黄秋容带来了最深刻的记忆。

“当时,父亲不同意我出去演出,觉得女孩子不应该搞这些,就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 黄秋容回忆道,演出费需要花费30元钱,还是母亲瞒着父亲向邻居借的钱,来了个先斩后奏,母亲还告诉父亲“已经交费了,不去就浪费了。”

黄秋容同大多数队友们一样,是首次走出威远,到省城演出。一路上,这群农民青年都在唱歌,充满了青春朝气。

此后,镇西农民铜管乐队越来越知名,受邀演出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1984年11月,乐队应邀参加第二届“蓉城之秋音乐会”演出,精彩的演出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1984年底,旅美华侨伍振权先生特地从旧金山寄来美国《国际日报》。这张报纸刊登了赞赏镇西农民铜管乐队的消息和演出照片。信中,伍振权先生还激动地向乐队赠诗一首:“威远镇西乐队雄,场场演出获成功,遥闻捷报侨心喜,热望佳音寄顺风。”

1985年,乐队先后应邀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春节团拜会和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群众文化学会”成立大会的演出。

重庆、广元、阿坝、凉山、甘孜等地纷纷邀请乐队,想借鉴镇西农民铜管乐队,在当地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不知是1985年,还是1986年,省文化厅通知我们,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乐队去北京参加彩排。大家可高兴坏了。”74岁高龄的傅顺钦尽管记不清年份了,但仍然记得当年乐队的“大事件”。

遗憾的是,由于已临近演出时间,中央电视台要求乐队成员必须乘坐飞机前往。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他们不得不放弃演出机会。直到现在,这成了大家的遗憾。

如今,镇西农民铜管乐队早已解散,人员各奔东西。乐队成员们还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希望有一天还能重新组建铜管乐队,再次吹响那些雄壮的合奏……

新闻推荐

助力乡村振兴7万余能人茁壮成长

(上接01版)立足“三贴近”增强家庭能人吸引力“我们的农民夜校,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对家庭能人的培养,培训效果非常明显!”威...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4年前,威远有支名扬美国的铜管乐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