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静
改革,成就威远今日新发展,也是威远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威远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深化改革有甜头,落后改革吃苦头”的意识,以加快建设改革先行县为目标,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汇聚发展新动能,释放发展新活力。
系统谋划
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
坚韧前行,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布局,谋定而后动。
威远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成立威远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前行。
面对复杂的改革任务,建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单位一把手联系重点改革事项制度,明确领导小组组长牵头专项改革方案5个、副组长4个,其余成员2个及以上,县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任务达55个,以非凡的敏锐力与智慧推进改革,用系统化的思维谋划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威远县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16次,审议、通过重大改革方案74个,涉及10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涵盖医疗、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
确定的541项重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其余208项正有序推进。12项重大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其余8项正在推进。
在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县委书记张勇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威远县共进行政府机构改革2次,撤销政府工作部门1个(计生局),直属事业单位1个(畜牧局),重组政府工作部门2个(食药监局、文广体新局),建立了卫计、文广体新、农林渔畜、大食药监管、煤矿和非煤井工矿山监管等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将原本分散的力量攥成了拳头,进一步构建和优化全县行政管理架构……
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
新时代,威远县委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县建设,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力。
5月4日,第十七届中国·四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上,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用装配式材料打造的小客厅吸引了不少眼球——从信息化设计到工厂化的预制制造,再到现场装配施工,川威集团只花了一周的时间。
从低附加值的“钢铁川威”向高附加值的“钒钛川威”的华丽蝶变,再到如今的“装配建筑”,川威集团正在以行动重塑发展格局,提前两年完成钢铁去产能任务,压减产能120万吨,占全省总目标任务的1/3。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是川威,威远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旧的方式告别,以更精细的流程管理和更先进的智造技术,书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目前,威远已形成钒钛合金、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实体经济得到振兴发展。
追求质量效益的底气,来自于科技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修订完善《威远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威远县专利资助管理办法》,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热情,“科学春风”劲吹穹隆大地。
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威远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严陵工业园区孵化器累计入驻孵化企业47户、创新创业组织4个、科技服务中介机构6个,企业对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加强企业院校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0余个,新增产学研项目23个,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为威远科技革命带来了重大机遇。截至目前,威远县新获取国家授权专利286件。
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农村改革领域。威远以集体林权流转为突破口落实“三权分置”,到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健全了产权保护制度,让土地动起来、转起来,让来自土地的效益高起来。目前,全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44513亩,完成目标任务286%。
大力推进供销综合改革,建立专合社86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7个;基层专合社覆盖率居全市第一。
打响蓝天保卫战
改革红利惠及百姓
漫步滨河栈道,观赏清溪河水波荡漾。威远县清溪湿地公园,已成为威远人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
在全面去产能、治污染、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威远县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改革以来,三大攻坚行动对症下药。
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与10户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企业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区域性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适时人工增雨消污作业20次以上,有效改善了全县空气质量。
出台《威远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重大项目规划(2017年~2020年)》,建设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210亿元。
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威远行动,完成生态绿化工程造林2.5万亩。
启动20个镇环境问题解剖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河(库)长制”工作,分级分段设立河(库)长515名,累计组织开展巡河督查13819次,河库治理投入金额达1.3亿余元,乌龙河水体质量持续好转……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美丽威远步履更加坚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威远县委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要千方百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自改革之日起,威远县委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时代的答卷上,持之以恒、坚定地践行着最初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远县再次被评为“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无花果之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成立威远县社区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推进足球改革工作,秉承“强身健体、益智育人”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举办中小学生足球比赛2届,有8所学校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覆盖,年均减轻群众就医药品费用2000万元以上。推进医联体发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模式逐渐形成,全县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协议签约率达100%……
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威远县委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关于“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工作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用心、认真、尽责,敢挺、苦干、实拼,埋头苦干,创造一流,奋力书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威远答卷!
新闻推荐
向阳而生 炽热追梦的自贸人 记川南临港片区协同开放局综合科科长唐敏
唐敏(右)■本报记者刘梅“文能胜任招商引资、武能化身‘搬砖小妹\’,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这是同事们眼中的她。她就...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