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许秀莲 文/图
2017年,威远县龙会镇五皇村党支部书记陈昔江被市委、市政府表扬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对比过去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100户贫困户脱贫无望、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如今的五皇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每家每户都安上了自来水,村民不再出行难用水难,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333名贫困人口也摆脱了贫困。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陈昔江的默默付出。
修路建渠,基础设施大变样
3月6日,记者沿着宽畅的村道进入五皇村,只见村办公室前的活动广场周边,有不少村民或谈天说地,或结伴散步,个个脸上都挂着舒坦安逸的笑容,使得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村子,颇有幸福农家的味道。
“五皇村是龙会镇的偏远山村,因为地形的原因,以前最难的就是交通和水利。”看着脚下新修不久的水泥路,村支书陈昔江感慨道,村里没有水泥路之前,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销售是个大难题,而水利方面,天干时,部分村民小组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
五皇村距离龙会镇政府约9公里,下辖19个村民小组,共有625户2018人。虽已于2016年底退出贫困,但除去自然增减人员,全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00户333人。
“那时候我们村之所以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主要就是基础设施较差,老百姓种养生产成本较高,又缺乏优势产业,老百姓增收难,加之留村劳动力不足和村集体经济缺乏,全村发展滞后。”要如何改善现状,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便成为了压在陈昔江心里的一块巨石。
“不管如何,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先修路和改善水利设施。”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陈昔江联合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整合各级扶贫专项资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以及争取到的上级部门扶持资金,自2015年起,新建水泥路10公里,惠及3、7、10、11、15、17共计6个村民小组,新修生产便道1000余米,将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今年还即将开工修建2公里水泥路,将再惠及4个村民小组,未来,我们村内的交通环境会越来越好。”陈昔江笑道,不仅如此,这两年在水利方面,五皇村还新建了囤水田1729米、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3口,解决了村民们的灌溉水源难题,“至于饮用水,去年,我们村内较为缺水的村民小组都安装了自来水,老百姓不用再担心喝水难题了。”
公路和饮水问题得到了大改善,陈昔江的心也放下了一半,“人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做事也要一步一步来,我们村已经慢慢在改变,而这些改变,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一点一点地好了起来。”
产业扶持,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崭新的琉璃瓦,干净明亮的白墙,院坝里还停放着新买不久的摩托车,脱贫户李祥彬在院里看见村支书陈昔江前来,赶紧走出门来,招呼一行人进屋坐。
屋内的墙体,李祥彬全部用篷布进行了包装,看上去十分齐整。他笑呵呵地说:“这都是靠着政府扶持,不然我们家的生活哪儿有现在这么好。”
今年47岁的李祥彬与母亲及儿子一起生活,他自身患病,还要奉养独身的母亲,儿子李阳因缺乏技术收入尚低,多年来,一家三口人的大部分开销,都靠着李祥彬种植粮食来维持。再加上原先的土墙房屋年久失修,风吹雨淋,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我母亲年纪大了,以前也想修房子,让她住得舒服点,可那时哪里来钱呢?”说话间,山风渐渐大了起来,李祥彬进屋给母亲拿来一件厚衣服帮她披上,叮嘱她进屋休息。
陈昔江是土生土长的五皇村人,对李祥彬一家的情况较为了解,因此,待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在五皇村落地后,陈昔江便将李祥彬的情形进行了上报。通过陈昔江的努力,李祥彬家被纳入了2017年C级危房改造工程。
去年底,李祥彬利用C级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资金,将房前屋后进行了维修整治。看着如今漂亮的琉璃瓦屋顶,李祥彬笑道:“好看不嘛?这下,不管是雨打还是风吹,都不用怕了,也终于可以让我母亲住得舒服点了。”
住的问题解决了,但要过上好日子,还是得靠产业发展。“扶贫还是要扶智和志,拒绝等靠要思想,鼓励老百姓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陈昔江说,因此,自2015年起,五皇村便多次召集贫困户进行座谈,根据每户的劳动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养鸡或养猪以及饲养数量,养一头猪补贴630元,养一只鸡则补贴8元,引导贫困户们积极向上,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业。
“虽然李祥彬身体不好,但他很肯干。”陈昔江口中“肯干”的李祥彬,2016年共养了4头猪,结合自身经验和农民夜校的培训,猪养得肥肥壮壮,当年底便卖了7000余元,加上家中近6亩田地所产出的农产品售卖所得,以及李阳外出务工所得,李祥彬一家在2016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李祥彬说,今年他还将继续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而儿子李阳日渐长大成熟,也能撑起家中的半边天了。父子齐心,李祥彬一家人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低保兜底,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与李祥彬一家不同,陈昔江对脱贫户陈进生一家尤为关注,原因在于,“我担心着他们家的以后,时不时都要过去看看,不然不放心”。
在五皇村3组公路边,一栋墙体严重开裂的土墙房屋十分显眼,陈进生的妻子刘玉辉正坐在门口剥着花生。
“你媳妇和孙孙呢?怎么没在新房子里呢?最近忙不忙?身体还好不好?”听到陈昔江的问话,刘玉辉一边笑着回答,一边拿出塑料凳请陈昔江坐。
刘玉辉今年62岁,与丈夫陈进生是五皇村出了名的勤快人,一家人的日子原本不错,只有儿子智力方面存在问题,让夫妻俩操碎了心。十多年前,为了让儿子“留个后”,刘玉辉请人帮忙给儿子相亲,娶了一个在智力方面也存在问题的媳妇。然而,小孙孙生下来不久就发现也存在智力障碍,这让刘玉辉夫妻俩喜抱大胖孙子的幸福感打了折扣,也给这个家庭增加了生活负担。
“儿子还可以帮着他爸爸外出干点体力活,但是媳妇和孙孙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我没办法,就只能在家种地,照顾他们。”刘玉辉说,也因此,家中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日子愈发难熬。
***以来,刘玉辉一家通过D级危房改造,在老房屋后新建起了一栋新房,勤快能干的刘玉辉夫妻俩在家中养猪,一年能养十多头,销售额达到上万元,2016年底,刘玉辉一家成功脱贫。
“现在,刘玉辉夫妻俩还能干活,但他们都六十几了,我担心的是,他们的后代,以后要怎么办呢?”陈昔江说,为了保障刘玉辉一家脱贫后不返贫,2015年,他帮助刘玉辉的儿子和孙孙申请了低保兜底。
陈昔江告诉记者,去年初,五皇村还为村内的100户贫困户均免费购买了2017年新农合,并针对贫困户在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方面进行了精准帮扶,以保障每一名贫困户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扶持。
新闻推荐
慕名来眉求医,外地患者病情好转表真情—— “多亏了市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了解朱某病情。本报讯(廖雪许可杜佩聪文/图)前些日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从威远县转来的老年患者朱某,老人因不明原因摔倒导致头部受损,既而出现口鼻腔出血、头晕头...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