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水泥路和公交车,我女儿从家到学校,来回要走6公里,现在的孩子上学幸福多了,来回都可以坐公交。”2月11日,在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12组,脱贫户张莉穿着粉色的毛绒拖鞋,边走边织着毛衣。路面干净宽敞,张莉一路走下来,脚上的毛绒拖鞋依然干干净净,“要是在以前,一下雨就得穿筒靴出门。”
兴家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距离威远县城3公里,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共1214户23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468人。在2015年以前,全村道路基本上是泥结石路,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产业难以发展,村民增收困难。
自***的春风吹进兴家村,水泥路、水渠、山坪塘、蓄水池建好了,公交车通了,便民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产业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退出贫困的兴家村,正向着风正心齐、村强民富、户美人和、健康向上的“四好新村”一步步迈进——
◇全媒体记者许秀莲文/图
固本强基,
村内基础设施大改善
要是问起近年来兴家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兴家村村民大都会回答,是“水泥路”,是“交通”,是“生命线”。
2014年以前的兴家村,虽然距离威远县城区仅3公里,但因村内没有水泥路,交通设施落后,老百姓的农产品无法拉到县城以外去售卖,收入微薄,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的发展愈发滞后。
“以前家里养了猪、羊,少有人来收购,自己拖出去卖,还要花钱请人帮忙抬,很不合算,也就越来越少人搞种养业了。”兴家村村支书王桂兰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交通不畅,老百姓的一切生产生活都十分不便。
路对于兴家村来说,是嬗变的开始。
2014年,兴家村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号召村民集资修建起从威远县城到兴家村村委会办公室的水泥路,共计3.29公里,“那时候一听说要修路了,大家都很踊跃。”王桂兰说,这条路也大大改善了村内的交通环境。
2014年底,从城区直通兴家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学生上学、村民进城、走亲访友都方便了不少,村里的种养业又渐渐兴盛起来,村民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而是利用交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充实自己的钱袋子。
水泥路的修建,大大激发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村道竣工后,在帮扶单位、“第一书记”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兴家村陆续打通了连接联合村、塔山村等周边村共计6公里的断头路,惠及8个村民小组的上千人。“如今,只剩下两公里断头路还没有打通,但项目已经确定了,过了春节就动工修建。”王桂兰说,届时,兴家村的通组公路将全部修建完毕,村内交通更加通达,更加有利于兴家村的经济发展。
兴家村的变化不止体现在路上。2015年,兴家村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2017年,村上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同时,兴家村整合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资源,共修建生产便道4.3公里,入户道路1.8公里,维修灌渠1500米、管道2000米,垃圾池14个,完成34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打造了集文化传承、政策宣讲、文明示范、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党建示范苑、群众文化中心和农旅接待中心。
“可以说,除了地理位置不一样,我们的日子过得和城里人差不多了。”张莉笑道。
一户一策,
解决贫困户的根本需求
浅色的毛线帽子,白色的围巾,姜黄色的羽绒服,粉色的毛绒拖鞋,张莉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帽檐下露出的脸庞显得有些浮肿。略微多走几步路,张莉就有些乏力。
张莉的女儿罗芳乖巧可爱,丈夫罗志有勤劳能干,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虽不富裕但过得和美。2015年,张莉常常无缘无故感觉疲惫,但又感觉不到哪里疼痛,“那时,我女儿在读高三,晓得我的情况后,让我到医院去检查。”
罗芳高考过后的第二天,带着张莉到医院做检查。“尿毒症”三个字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张莉一家人的心窝,“住院、做透析,最开始是一周两次,现在是一周三次,透析一次就是600元,加上吃药一个月要一千多元,还有住院费,欠了七八万外债。”张莉说,高昂的治疗费用,对他们一家来说,犹如一座翻越不了的大山。
“因为这个病,我女儿在填高考志愿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体育专业,选了护理学,她说,以后方便照顾我。”张莉抿着嘴,深吸了一口气。
正当张莉一家束手无策时,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张莉一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帮扶单位、兴家村“第一书记”夏虹以及村两委的倾力帮扶。夏虹还利用朋友圈帮张莉筹集到社会捐助6616.8元,缓解了张莉一家的部分经济压力。
同时,医疗扶贫政策的实施,张莉的透析费用得到全部减免,大大减轻了张莉一家的经济压力,“我们松了一大口气,实在是太感谢政府了,现在的政策太好了,要不然我们家还不晓得怎么办。”
作为张莉家中另一笔大开支,罗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得到了圆满解决。通过教育扶贫,罗芳每年能够获得4000元补贴。“他们家情况特殊,我们还实行了低保兜底,张莉母女俩都有低保,每月共计380元。”王桂兰说,如此一来,张莉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帮扶单位、夏虹以及村两委的帮助下,原本就十分勤快的张莉及家人,渐渐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因生病而失去劳动能力的张莉,在家中养起了兔子、鸡等小家禽,还走上了公益性岗位,平时帮着打扫村里的公路。加上罗志有吃苦耐劳,2017年底,张莉一家成功脱贫。
兴家兴业,
向“四好新村”进发
张莉一家的脱贫故事,只是兴家村***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以来,按照严陵镇“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农村发展思路,结合兴家村的地理位置和山形地貌优势,村两委紧扣“村退出、户脱贫、民致富”的目标,提出了以农旅为龙头,大力发展农旅休闲、莲藕种植、生态水产、中药种植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果林下套种桔梗,让大家来到兴家村能够有看的、有吃的、有耍的,既能吃一季果也能赏一季花,我们为的就是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旅游、把旅游做成产业,以丰富的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生态田园和新型农家乐,让乡愁融入旅游,带动老百姓创业就业,致富增收。”王桂兰告诉记者,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相加”,兴家村规划的150亩观赏荷花养殖基地已稳步推进,40亩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正热火朝天,100余亩中药材桔梗种植基地也渐具规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打造的“品四季果、赏三季花”的观光采摘园、乌龟山等农家乐相继开业,前来休闲娱乐、自主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兴家村已有465名贫困村民摆脱贫困,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水泥公路覆盖全村,轿车开到家门口;村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每天跳跳坝坝舞、每周看看红色电影、每月读读农民夜校、每年评评好家风。2017年底,兴家村顺利退出贫困村。
“去年,村里搞的‘三比\’活动,比勤快、比卫生、比精气神,张莉得了第一名。”王桂兰说,兴家村历来主张自力更生,杜绝“等靠要”,像张莉一家那样勤劳朴实、肯上进肯干事的脱贫户还有许多。
沿着兴家村的村道往回走,路边有村民正在杀“年猪”,许多村民在一旁围观,不时调侃几句,会心的笑声传得好远好远……
新闻推荐
部分市领导走访慰问内江市部分优秀人才(专家)送去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新春祝福
(全媒体记者陈莉萍徐艳梅)春节前夕,部分市领导对内江市部分优秀人才(专家)进行了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新春祝福,感谢他们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市委常委...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