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宾
威远有一古寨,名叫八姑寨,八姑寨流传着一个真实故事,它像一首励志歌谣,敲打着八姑寨人的心灵。
“大炼钢铁”时期的一天,阿琳、阿兰、阿云三个学生,抬木头去山王炼钢,回到八姑寨已经是深夜了。
细雨中,他们来到伙食团,吃了一点点稀粥,准备回家睡觉。这时,一个人闯了进来,大家一看,正是生产队长。生产队长着急地对他们说:“等了你们好久了,你们立即到威远县中学去参加考试——技术学校要招一批学生,考场就设在威远县中学。”
阿云是男孩子,阿琳和阿兰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阿云,阿云眼皮子直打架,说:“我好困,回家睡一会吧。”阿琳说:“你回家睡一会,恐怕就赶不到了。”阿兰也说:“就是嘛,干脆我们现在就走。”阿云疲惫不堪,没好气地说:“要走你们走吧,我回家睡一会觉来追你们。”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阿琳、阿兰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只得回家,见了母亲,说了队长的通知。
母亲看着疲倦已极的孩子,心疼不已,但为了孩子们的前程,母亲咬咬牙说:“你们两姊妹必须去考试!先准备钢笔,把墨水加足。然后你们赶紧找破布,绑在木棍上,做火篙子,打着火篙子去县城!”
按照母亲的要求,阿琳、阿兰赶紧把珍藏的钢笔拿出来,加好墨水,把钢笔放进书包里,接着去找破布,好不容易才找到几块破布,绑在两根木棍上,母亲拿出家中仅有的煤油,慢慢浸入破布。
准备工作做完了,母亲把一支火篙子点燃,火篙子的火光,照着阿琳、阿兰和母亲闪闪的泪光。母亲心一横:“走吧!”
阿琳、阿兰依依不舍地和母亲告别,踏着泥泞小路,直奔县城而去。
凄风冷雨打在阿琳、阿兰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她们的身体在冷风中不停颤抖,赤脚踩在泥泞路上,一步三滑。
风,更大了,雨,更猛了。火篙子的火,一下子灭了。阿琳哆哆嗦嗦,拿出火柴,好在裤兜里的火柴没有湿,她又把火篙子点起来了。阿兰大声说:“管它呢!还不如走快一点点。”她们就开始三步并作两步,小跑起来。
猛然,阿琳摔倒在水沟里,火篙子熄灭了,眼前又是一片漆黑。
阿兰哭着将阿琳扶起,又将另一支火篙子点燃,这个时候,她们不敢快走了,只得一步一步地慢慢走……
好不容易,姐妹俩才走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威远县城,在路人的指引下,她们来到威远中学门前,中学门已经打开了,她们进了学校,参加考试。
而阿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阿琳、阿兰姐妹双双被录取,后来,她们在技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威远县供销社工作,生活过得富足安康。阿云则一直留在农村,辛勤劳作,过着寒碜的人生,直到去世。
阿云去世后,阿琳、阿兰来到阿云墓前,姐妹唏嘘感叹,献上一束梅花,这是阿云生前最喜欢的花。
朦胧泪光中,阿琳、阿兰又看到了那一夜赶考途中的火篙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段春秀“未来,内江不仅有专门的中医药健康养老基地,还将开设健康养生论坛。”近日,从四川千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签订了...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