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许秀莲 文/图
摆放好音响的位置,戴好耳挂式小话筒,魏群生拿起快板往红色会标下站定。只见他面带微笑,腰杆笔挺,快板一打,张口就来:“金秋北京红似火,人民大会堂奏凯歌,共产党召开十九大,神州大地齐欢乐……”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节奏明快流畅。
台上神采奕奕的魏群生已经74岁,看起来只有60多岁。硬朗的身体,抖擞的精气神,拿魏群生自己的话来说,都要归功于他最喜爱的事——演讲。
以演讲的形式,将党的新思想、新主张传扬开去,对魏群生而言,既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形态,更是精神富足与满足的体现。自1981年起,来自威远县新店镇张建村7组的魏群生便开始做演讲,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十九大报告精神,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到“践行十爱”典型人物代表,他自己写演讲词,各处跑学校谈演讲合作,为了增加演讲趣味性,他还将快板融入其中……根据他所做的演讲记录统计,36年来,他已完成了7955场演讲,覆盖全国48个市、县(市、区),观看过他演讲的人已超过600万人次。
■ 宣传十九大,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党
11月4日上午9时许,在新店镇农贸市场门口,聚集的人群渐渐散去,魏群生将耳麦小心地摘下放进包里,再将重达17公斤的音响设备放上手推车,然后推着小车往家走。一路上,有不少人挥着手招呼他——因为长期演讲,镇上的人都对他十分眼熟。
魏群生演讲不注重“规格”,常常是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看到哪里位置合适,就拉起会标连上音响,竹板一打,便是一个小时左右,观众越热情,他的演讲兴致就越高。当天就是这种情况,想着逢场人多,他便拿着包,拉着音响来到了镇上,“威远县农民快板宣传十九大”的会标挂出来,吸引了许多观众。
其实,这并不是魏群生第一次宣传十九大精神,正经算起来应该是第37场,但这样临时起意的演讲,魏群生并不会写进他的记录簿里。记者在他的记录簿上看到,最近一次是11月3日分别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的胡市中心校和来龙学校进行的两场关于十九大的演讲。
一直以来,魏群生都十分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常利用快板四处进行法治安全、禁毒防艾、反腐倡廉、励志感恩等主题宣讲,致力于让广大乡镇师生、居民更加了解党,与党的联系更加紧密。10月18日,魏群生观看十九大开幕式后,便在电脑上写下了用于宣扬十九大报告的快板书——《十九大报告暖人心》。
污染防治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这些内容在魏群生的快板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又脍炙人口,传唱度高。记者以为他是老党员,他却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农民,“无论入不入党,我的心和党都是在一起的”。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初,魏群生便开始进行“宣传十九大 励志感恩”法治安全讲座。他将十九大相关信息传入了川南众多乡镇学校,无论是100人还是8000人,他全部一视同仁,不因人多而拒绝,也不因人少而敷衍。
■ 弘扬正能量,36年风雨路初心不改
魏群生的记录簿记载着他多年来在各处的演讲,时间、地点、观众人数以及各学校负责人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他都一一写下来,进行了存档。而另外一本记录着有关单位开具的演讲介绍信,时间最远可追溯到1982年12月19日。
对于演讲和宣传,魏群生并不是科班出身,至多算是“半路出家”。他自小便爱好文艺工作,初中毕业后,每次大队组织人员表演节目,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打快板、讲故事、演小品,他都能信手拈来。1980年,市里在各个县城选取两人去参加演讲培训,以便将更多的好思想、好故事宣传到工厂、学校和部队,时年37岁的魏群生被幸运地选中了。
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演讲的魏群生仿佛打开了新天地,有了新的理想和目标,命运的航向自此拐了个弯。
1981年,魏群生开始以各中小学为阵地,用小品、方言、快板等形式进校进行法治安全宣讲,活泼有趣的宣讲方式得到了各校师生好评,一年时间,他的演讲就超过了400场,观众共30余万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机尚未普及,魏群生与各个学校联络都是直接上门,当场对接,即时演讲。这样一来,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学校负责人出差在外、学校在开运动会、学校当面拒绝……魏群生不知遇到过多少次,但他从不灰心,这个学校拒绝了,他就拉着音响背着包前往下一个学校。
1985年,魏群生带着自己的“装备”,乘车抵达自贡市荣县,打算前往河口镇河东小学做演讲,因为当时公路未通,魏群生拉着音响步行了10多公里小路才抵达河东小学。不料,学校正在开运动会,演讲无法进行,魏群生只好又拉着“装备”,原路返回。“像这样白跑一趟的例子太多了。” 魏群生说,有时候遇上下雨,路上湿滑,摔跤是常有的事。
“这样辛苦值不值?在困难时是否想过放弃?”记者不禁发问。
魏群生笑言,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觉得一丝辛苦。“我做演讲不是为钱,只是想让更多与我一样来自农村的人,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真善美,通过我的发声,弘扬正能量。”魏群生告诉记者,过去一场演讲他收费两元到五元不等,一场一个多小时,有时一天的演讲费用连来回车费都不够。
除了音响,魏群生外出做演讲时,还有一个“生活资料包”,里面装着他所有的演讲资料和自我介绍,以及有关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背包加上音响,重量达到了30公斤左右,魏群生一路拉着它们,趟过河流、翻过山丘,走过了36个春夏秋冬。
■ 传播好故事,愿每一次发声都能触动人心
自从手机普及以来,魏群生便接到来自西南各地的电话邀约,请他到校进行法治安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以及国家教育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从十七大到十九大,从雷锋的故事到“践行十爱·德耀甜城”典型人物的动人故事,魏群生坚持用脚丈量演讲之路。
“一次演讲,有时候能给人很大的触动,一千名观众,只要有一人从中获益,那这场演讲就是成功的。”2000年,魏群生在乐山市一所学校做演讲时,该校校长的一席话,让魏群生奉为名言,“他说,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就在几天前,魏群生在威远县城见到了另一名演讲老师程从刚和他的爱人。“他妻子对我说:‘魏老师,我听过你的演讲,关于反对邪教的,至今都印象深刻\’。”以反对邪教为主题的演讲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隔20多年,还有人对当年的演讲念念不忘,这便是魏群生坚守36年的动力源泉。
对魏群生来说,演讲更重要的是与观众的沟通,与观众心灵的对话。“1996年,我在路上碰到了一名内江技工学校的学生,他上前来和我打招呼,说他听了我的演讲后触动很大,以后一定积极向上。当时他言辞恳切,说了很多。”魏群生说,当时演讲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还能引导这名学生上进,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赞美。
为了更多地学习到各类知识,只有初中文化的魏群生在闲暇之余,常常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渠道进行学习。2010年,他还学会了上网,此后,他能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更为广泛,所学所获也日渐丰厚。
36年来,魏群生共完成了7955场演讲,覆盖全国48个市、县(市、区),有600余万人次观看过他的演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这一生也就只能做成这一件事了。”魏群生从满是演讲留念照片的桌上拿起其中一张在手上端详,“2017年10月20日”“宣传十九大”等字样清晰可见,魏群生看着看着便节奏铿锵地讲说起来:“美丽愿景要实现,和谐城乡在眼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整治工厂农村污染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大发展,要让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有了绿水和青山,才有金山和银山……”
新闻推荐
(黎宜)威远县高石镇以作风建设提升年为契机,结合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微腐败”等专项活动,扎实开展场镇大接访、领导干部接待日接访和下访,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积极营造...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