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兆权文/图
“三穷三富不到老,人一生真的要经历很多起起伏伏。”这是威远县东联镇菜子湾村村民汤真俊的感叹。近日,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卖炒花生。虽已78岁,但他耳聪目明,豁达乐观。
青年卖力气,
积累大笔资金
汤真俊两岁时没了爹,5岁时没了娘,跟着伯父母长大。1974年,他到东北一家砖瓦厂打工。
汤真俊忠厚踏实,加上自己陆续添了四个孩子,家庭负担重,干起活来格外卖力气,一个人要干10个人的活。当笔者怀疑他一个人怎么能干10个人的活时,他算了个账:同行平均一天做350块砖,他要做3500块砖。其他人一天干四五个小时,他要干20个小时。
汤真俊年轻时力气大,搬砖坯来去都是开跑。他力气大,干劲无穷,让同行们惊诧不已。“不过我的饭量也特别大,最多一顿吃过3斤半米的干饭、8盘回锅肉,喝过5斤烧酒。”
做了18年砖,汤真俊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成为当地少有的万元户。
改革开放后,听说广州卖书卖影碟很赚钱,汤真俊便和几个工友到广州,加入了卖书卖影碟的行列。挣钱如传言,十来年所挣的钱达千万元之多。不过,钱来得快,花起来也快。汤真俊是个热心肠的人,凡遇到来广州没找到工作无安身之处的人,汤真俊都把他们“收留”下来,管他们吃住。一直帮他们找到工作为止。最多时,他一天管30多人吃饭,最少也有七八个人。所以,最终所剩积累不过二三十万元,不过,这个数额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中年做生意,
屡遭遇人不淑
在广州卖书卖影碟做了十年,汤真俊带着积累的几十万元到云南做起了汽车配件生意。
汤真俊说,其实卖汽车配件也还是能赚钱的。可是因为自己一贯豪爽,只要有人赊账都赊,凡有人借钱都借。有的人不自觉,借了钱就不还,赊了账就不再来照顾生意。
2000年,有一个人一来就与汤真俊攀老乡,可怜兮兮说,自己包了一处工程,没有起动资金,求汤真俊借50000元钱,开工后就还钱。汤真俊通过打听,确实有那么一处工程,就把钱借给他。10天过后,他不仅没拿钱来还,还说他的车把别人的车撞坏了,要赔5000元钱,自己实在拿不出不,求汤真俊再帮他一次。汤真俊想,50000元都借了,还能在乎5000元?只好又借了5000元给他。
结果一年后,也不见这人来还钱,到他所说的工地去找,那里的人说,那个老板早已破产跑路了。
2003年,一个平时长期来买配件的司机对汤真俊说,他要去拉一批货,还差10万块钱,希望汤真俊帮帮忙。虽然遭遇了借钱不还的经历,但汤真俊想到这个人平时很讲信誉,不像“老赖”,就借了10万元给他。没想到,借钱之后,就再没见到他的人影。
虽然屡遭遇人不淑,但汤真俊始终有一副助人的热心肠。也有不少从他这里借钱创业成功的。一位铸造厂的老板现在都还打电话感谢他:“汤老板,要不是你当初资助我,我哪有今天这份家业哟!”
老年勤劳动,
不给儿女添负担
汤真俊辛苦挣钱,除了供养子女、支持子女发展事业外,还修了一幢两楼一底的房子,所挣的钱也所剩无几。
2014年,因为年龄大了,他回到老家同爱人种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一年油菜能收2000公斤,花生能收2500公斤,收入两三万元,日子还算过得去。
同村人程建旺说:“汤大爷辛劳了一辈子,照理说,他有儿有女,现在用不着劳动了,可老人家一直闲不住,还是天天干活路。”
汤真俊有自己的活法和想法。他说,儿女有自己的一家人,自己只要能动弹,就尽量不给他们增加负担。自食其力,坚持劳动,身体还更健康。“1989年,我检查得了淋巴癌。动了手术后,该怎么过照样怎么过,根本不当回事,心情乐观些、开朗些,病痛都怕你三分!”汤真俊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有了领路人,大冲村实现“华丽转身”——走近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段简短有力的口号,在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响彻多年。率先喊出口号的人,是村里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容。自1996年上任以来,吴金容带领村...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