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以来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3亿元,完成预算的106.6%,同口径增长24.1%(同口径增长:将由于财政体制调整、国家收支政策变化等形成的一次性因素和其他不可比因素进行调整后计算的增长比例,下同);2012年实现3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7%,增长22.2%;2013年实现3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增长22.1%;2014年实现45.1亿元,完成预算的106.5%,增长19.4%;2015年实现5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2.4%,增长10.9%,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122亿元,完成预算的97%,增长32%;2012年实现142亿元,完成预算的97.3%,增长16.4%;2013年实现158.9亿元,完成预算的98.2%,增长11.9%;2014年实现176.6亿元,完成预算的98.6%,增长11.1%;2015年实现192.4亿元,完成预算的98.8%,增长9%,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36.7亿元,增长49.2%;2012年实现41.8亿元,增长13.8%;2013年实现68.7亿元,增长64.4%;2014年实现82.9亿元,增长20.7%;2015年实现41.2亿元,下降50.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14以来土地市场持续冷清,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较2010年增长67.5%。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38.7亿元,增长46.2%;2012年实现42.7亿元,增长10.4%;2013年实现68.7亿元,增长60.7%;2014年实现82.9亿元,增长20.7%;2015年实现40.1亿元,下降51.8%,较2010年增长51.6%。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14年开始提交人代会审议。201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9486万元,完成预算的194.3%;2015年实现5318万元,完成预算的165.2%。201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9486万元,完成预算的106%;2015年实现5318万元,完成预算的165.2%。
4.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从2014年开始提交人代会审议。2014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实现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8.5%;2015年实现4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9.3%。2014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实现3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2015年实现33.8亿元,完成预算的98%。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9亿元,完成预算的119.3%,增长19.5%;2012年实现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5%,增长20.1%;2013年实现10.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26%;2014年实现1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2%,增长28.7%;2015年实现15.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4%,增长16.7%,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
201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7.5亿元,完成预算的96.8%,增长42.3%;2012年实现27.1亿元,完成预算的98.1%,增长15.6%;2013年实现30亿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2.9%;2014年实现36.8亿元,完成预算的98.8%,增长22.5%;2015年实现39.5亿元,完成预算的98.8%,增长7.5%,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4%。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9.7亿元,增长150.9%;2012年实现24.7亿元,增长25.8%;2013年实现30.9亿元,增长25%;2014年实现36.8亿元,增长19.1%;2015年实现14.2亿元,下降61.4%,较2010年增长82.1%。
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0.1亿元,增长150.2%;2012年实现23.3亿元,增长16%;2013年实现25.6亿元,增长9.9%;2014年实现34.6亿元,增长35.1%;2015年实现14亿元,完成预算的87.3%,下降59.5%,较2010年增长75%。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14年开始提交人代会审议。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92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2015年实现2562万元,完成预算的255.7%。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92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2015年实现2562万元,完成预算的255.7%。
4.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社保基金预算从2014年开始提交人代会审议。2014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4.2亿元,完成预算的120.7%;2015年实现17.1亿元,完成预算的122.7%。2014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2.8亿元,完成预算的117.8%;2015年实现13.3亿元,完成预算的99.6%。
二、2011年以来财政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做强实力,优化结构,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财政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财政实力实现新跨越。2011年以来,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先后迈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迈上百亿元台阶,人均财力迈上10万元台阶。2015年,人均财力达到10.7万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1%,居全省第17位,较2010年提升4位。
收入质量实现新提升。2011年以来,全市税收收入先后迈上20亿元、30亿元台阶。2015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32.4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21.4%,高于全省税收收入平均增幅6.6个百分点;税收规模居全省第12位,较2010年提升2位,年均增幅居全省第5位。2015年,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9.9%,较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居全省第3位,较2010年提升13位,提高幅度居全省第2位。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2%,较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县区财政实现新发展。2015年,县(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152.9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2015年,市中区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6%,东兴区人均财力达到9.9万元,资中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42.9亿元。“十二五”期间,威远县争取上级资金年均增幅达15.4%,隆昌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达19.1%。
争取资金取得新成绩。2011年以来,全市争取上级资金达到586.6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年均增长12.9%,高于全省市州级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其中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123.6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3%,市级增量连续五年居全省前3位。累计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00亿元,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占上级资金的比重为60%,较201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二)促进发展成效明显
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工业发展资金19.5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年均增长20.1%。加快科技创新,累计支持372户工业企业升级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面积达到14.2万平方米,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户。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160户,关闭小煤矿34户。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服务业发展资金23.8亿元,是“十一五”的1.5倍,年均增长9.5%。“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加快建设,内江电商产业园启动建设,内江电商基地入驻企业22户。北京华联、万达广场、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开业运营。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以来,全市农业投入107.9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年均增长17.6%。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个、示范园区3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85个,新农村综合体11个,新村聚居点1423个。新增农田灌溉面积49.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7万亩。解决102.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落实“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实现1679个行政村公共运行维护全覆盖。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319.6亿元,是“十一五”的5.3倍,年均增长8.7%。支持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汉安大道延长线、长江大道、甜都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路全面竣工;大千路、东桐路、老入城线等项目完成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高铁站前综合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城市交通治堵,邱家嘴立交桥主体工程建成通车,沱江大桥加宽改造工程加快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0.2亿元,是“十一五”的4.9倍,年均增长18.6%。加快城市交通建设,玉王庙互通立交枢纽工程竣工通车,城市过境高速公路、花园滩大桥等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支持城际铁路建设,成渝客专开通运营,川南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到全市乡镇和行政村的公路全部实现畅通。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十二五”全市民生支出达到561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年均增长16.4%,其中累计投入“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等民生资金297.9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扶贫资金6.7亿元,贫困人口从63.7万人减少到9.5万人。通过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财政专项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重点对236个重点贫困村和广大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确保了扶贫效益到户到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以来,全市教育投入150.2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年均增长19.1%。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全市社会保障投入117亿元,是“十一五”的1.9倍,年均增长12.7%。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2010年的2340元/年和990元/年提高到2015年的4800元/年和2460元/年。全市医疗卫生投入98.46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年均增长20.7%。五大保险覆盖人数达333.1万人次,新农合居民参合率达99.8%,补助标准从160元/人.年提高到380元/人.年。全市文化体育投入11.2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年均增长23.4%。全市文化馆及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免费开放。
(四)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改革全面深化。2011年以来,市区财税体制不断完善,经开区财政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全市“四本预算”体系全面建立,各级预算全部提交人代会审查。政府预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绩效评价项目累计450个、涉及金额39.8亿元。市级累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9.54亿元,统筹用于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2015年,市级年初预算到位率为61.3%,较2010年提高27.1个百分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成效初显,内江市在全省率先成立PPP工作机构,率先设立市级PPP专项资金,全市已落地PPP项目8个,总投资44.24亿元。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债务管理更加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深化。
“三公”经费全面下降。2011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市直机关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管理办法,出台了《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较2010年下降26.1%,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53%;市级“三公”经费下降27.6%,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64.3%。
依法理财全面加强。2011年以来,全市开展违规发放钱物、“三公”经费等专项监督检查68项,检查单位1869次;其中市级开展专项检查52项,检查单位226次。全市完成投资评审项目5810个,涉及金额492.1亿元,审减68.1亿元,审减率为13.8%;其中市级完成投资评审项目448个,涉及金额125.9亿元,审减17.6亿元,审减率为14%。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5.6亿元,节约资金3.6亿元,节约率10.1%,其中市级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2.4亿元,节约资金1.3亿元,节约率10.5%。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件、满意率100%;办理政协提案74件、满意率100%。
各位代表,2011年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立足财政,着眼全局,统筹当前和长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对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看清看准的事项主动介入,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必须深化改革、注重绩效,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破除利益固化格局,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全市财政工作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经受住了各方面考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形势严峻,持续稳定增收极为艰难;二是刚性支出攀升,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三是风险隐患增多,财政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四是财政责任加重,深化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五是财经纪律还需加强,部分地区和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今后五年财政工作基本思路
根据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后五年全市财政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年均同口径增长7.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稳步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到2020年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
(一)坚持发展优先,着力培植新兴财源
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围绕实施制造业“三百行动”,全面落实工业经济稳增长各项财税政策,加大工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国家级示范园区、省市重点产业园区、市级成长型特色园区建设。通过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壮大骨干财源。
支持商贸服务业提速发展。全面落实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财税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会展、评估等新兴产业。围绕“一三八”计划,积极争取中央、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税源。
支持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全力促进优质粮油、生猪(畜禽)、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优质粮油示范片、精品农业示范片、循环农业示范片、创意体验片四大农业功能片区建设。通过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全力打造龙头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提高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有力、有度、有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激活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稳固财源税源。
(二)坚持统筹优先,着力助推城乡发展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造“双百”城市,积极筹集发展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引导基金、推广PPP模式,重点支持城市骨干路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大剧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川南城际铁路、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到三县快速通道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支持新镇新村建设。围绕“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以及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改革创新“六大行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支持城镇建设和乡村发展。重点支持白马、田家等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商贸、农业强镇。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面推进山水田林房综合治理。
积极支持县区发展建设。坚持财力下沉,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县区财政运行绩效考核,加大对县区财政的支持力度。指导县区积极“走上去”,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全力争取县乡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等各类转移支付,切实提高县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县区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帮助指导三县重点推进资中县沱江北岸古城、威远县西部新区、隆昌县川渝合作“桥头堡”建设。
(三)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改善人民福祉
全力助力脱贫攻坚。围绕到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的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医疗救助、社会保障、教育与就业等专项扶贫方案,切实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不断拓宽支持贫困村发展的融资渠道,推动扶贫资源向贫困村集中。
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全面贯彻落实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全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和民生大事等重点支出,确保今后五年内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做好就业创业、就医就学、城乡低保、医疗养老、城乡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民生支出资金保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探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渠道,全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内江师院新校区、内江六中高新校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等“十大社会事业惠民工程”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积极支持四川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创建。继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支持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各个领域事业全面发展。
(四)坚持绩效优先,着力提升理财水平
深化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逐步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全面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完善以绩效目标为依据的预算决策机制和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监控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大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力度,动态优化支出预算安排,通过支出过程控制提升绩效。全面推广财政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模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转变支持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办法,逐步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方式。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完善财政金融内化考核机制,推进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加快推进PPP工作,规范PPP操作程序,重点推行污水处理、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推进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化。依法实施债务计划和审批管理,实行债务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债务资金必须严格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建立控债化债机制,将新增债务情况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建立完善债务管理绩效考核问责机制。
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重点领域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财政供养人员基础管理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强化监督检查成果运用,严肃追究违纪违规责任。规范财政决策程序,积极推进财政民主决策。
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创造一流,为实现“两个率先”“三个基本建成”,全面推进幸福美丽内江建设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文旅融合:为婆城旅游发展添活力——威远县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这里有名山古砦、深沟峡谷、秀丽湖泊;这里有古场镇、古寺庙;这里还有独特的穹窿文化、悠久的工业文化、绚烂的民俗传统文化……这里就是天下穹窿、人间仙境——威远!为增添旅游发展活力,威远县以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