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征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优化全省发展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为统揽,在加快区域竞相发展中提升全省整体实力。
作为经济总量超千亿、处于成渝经济走廊核心位置的内江而言,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就是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全域发展。
战略地位
川南经济区“发展极”中的重要成员
位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中心的内江,是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21个市州经济梯队的重要城市,也是川南经济区“发展极”中的重要成员。
内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转云贵,北通陕甘,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179个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站之一,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陆路交通的重要交会点,“云、贵、川、渝”三省一市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作为交通运输主枢纽,内江境内现有高速公路7条、铁路6条,各县区均通高速公路、铁路。特别是去年底成渝高铁建成通车后,除威远县外,全市各县区均通高铁,内江融入成都、重庆“半小时经济圈”。通过成渝高铁和机场轻轨,内江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时间将不超过半小时。
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开工建设的川南城际高速铁路将在内江与成渝城际高速铁路汇接,以内江为核心的自贡、宜宾、泸州川南四城高铁环线的形成,让内江尽享成、渝两座特大城市和川南四城的同城效应,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作为著名的全国老工业基地,内江市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冶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快于、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当前,已成功进入四川省GDP“千亿俱乐部”城市行列的内江,正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加快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步伐,成功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路径
全域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力度。
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全面提升内江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有力支撑;还是推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按照“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要求,内江市各县(区)充分发挥地域经济优势,立足省内,放眼全国,以更加宽广的眼光和思维、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更加务实的精神,高点定位,用全域规划来明确今后本县(区)发展的战略和方向,以正确的思路和目标引领县域经济的跨越升级。
“书画之乡、甜城之心”市中区,正瞄准“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全力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五区同建”。
正在加速崛起的美丽新城东兴区,积极抢抓高铁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内江电商产业园、“一道两街两园”等重点项目以及谢家河中央商务区、高桥高铁经济区、大千美食餐饮区、长江文化旅游区四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东兴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餐饮娱乐首选地、旅游购物目的地、居家置业归宿地。
“千年古城”资中县,紧紧围绕建成四川丘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保持专注发展和转型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民利改善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川东大门”隆昌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加快建设环渝腹地区块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川渝经济合作示范的“典范区”,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宜居城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交通网络化、旅游品牌化这“五项任务”,努力建设幸福美丽隆昌。
“工业大县”威远县,坚定不移地走好符合威远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全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商贸、新旅游、新食品、新制造“六新产业”,积极打造四川玻纤新材料基地、西部建材陶瓷基地、川南绿色食品基地“三大基地”,加速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威远。
国家级内江经开区,以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大基地”为基础,以台商工业园、电子信息安全产业园、人才优先聚集试验园“大三园区”为承载,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三大中心”为依托,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功能区、产城一体示范区”。
既特色鲜明,又统筹协调。县域经济的全域统筹发展,正在开创内江多点突破、多极支撑、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夯实基础
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及基础优势的重大项目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同样要找准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具有基础优势的重大项目。
走进内江经开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加速跳动的发展脉搏: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兽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不久后这里将耸立起新的厂房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今年建成的梓橦宫药业改扩能一期项目的10条药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值将实现25%以上的增长;随着华润雪花啤酒全面投产,四川浩物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巨腾国际、三龙电子等企业产能稳步增加,富晟机械、梓橦宫药业等技改扩能项目基本建成,经开区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内江主城区内,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总投资750亿元的内江新城建设加快推进,玉王庙互通立交暨内江新入城线、北环线三四段、大千路北延线、清溪路等9条城市主干道投入使用,“四横七纵”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内江新城“一中心四组团”初具规模;万达广场、北京华联、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开门迎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内江师范学院新区、内江大剧院、市文化中心等“十大社会事业惠民工程”建设全面加速;甜城湖、谢家河公园、清溪湿地公园、塔山公园游人如织,小青龙河旅游休闲绿道建设有序推进,大千园、大洲广场改造提档升级,城区南北向、东西向两条生态廊道正在形成;旧城棚户区、危旧房和老旧院落改造加速实施,交通、卫生、安全、信息等“城市家具”更新升级……幸福美丽甜城新姿渐展。
再看三县:资中县,立足农产品主产县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颠覆传统农业印象,书写农业科技新篇章;隆昌县,加快发展 “三古之旅”等现代服务业,已形成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威远县,把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主导产业”,逐步替代传统制造业,举全县之力保工业企稳回升。
大项目助推大发展,一个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在甜城大地强势呈现。
科技创新
为更好更快发展增添新动力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创新则是根本、是源泉。
废家电、废塑料、废轮胎、废金属……由于引进了香港邦兴、塑金科技等龙头企业,位于东兴区的西南地区最大废旧品集散地,成功实现从“废旧回收”到“城市矿产”的“浴火”重生,年综合利用各类废旧品达到150万吨。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科技创新激发的全新生产力,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能实现“点石成金”。
铁皮石斛,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现已濒临灭绝。四川千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独有的高新技术,将提取的铁皮石斛细胞进行“克隆复制”,实现名贵中药材的工厂化种植。企业负责人廖欣自豪地说,凭借技术创新,“千草生物”实现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排名靠前的铁皮石斛种苗供应商。
科技创新带来的改变和突破,让人“惊喜”连连:误删了U盘里的资料,用“数据恢复设备”就能找回,内江因为这一技术成为数据恢复技术领先城市;
与剑桥大学、丹佛大学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把小分子化学药物、单克隆抗体生物药物先进项目引入药物技术平台,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抗癌药物,让内江拥有四川第一家通过欧盟GMP标准认证的抗癌针剂生产基地;
内江市在全省率先打破了铜缆技术的带宽瓶颈,构建起“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端到端全新光网络,内江进入城乡“全光网”时代……
在内江这片热土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正在创建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歌猛进;全市九大重点园区生机勃勃,其中七大工业园区承载面积达到63.6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69户……各方合力汇聚,为内江新一轮产业转型发展铸造了强有力的引擎。
创新驱动带来的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翻开了内江市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的新篇章。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梦想起航,前景可期。只要我们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持之以恒地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将为内江市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新闻推荐
绿色引领,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内江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李仁胜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许秀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