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春秀 文/图
7月18日,东兴区统计局。
见到杨景时,他正在统计数据平台上核对前段时间收集的统计信息,运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加上基本常识的逻辑推理,从而判断出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一旦发现有疑问的数据,杨景除了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外,还要及时记录,以备后期核对更正。
这只是杨景每天工作的一小部分。
基层统计调查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员,杨景有着不一样的工作历程——
统计数据会“说话”
统计数据,往小了说,可以掌握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往大了了说,可为国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严谨、细致,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杨景是南充阆中人,今年33岁,从四川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后,于2012年考入威远县新场镇当公务员,做基层统计工作。2015年4月,杨景正式调入东兴区统计局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统计员。
“数据其实会‘说话\’!” 杨景谈起第一次接触统计工作,回忆追溯到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那时,他专门负责搜集所在镇上的数据,成为一名专职统计员。
“我学的专业虽然与统计学有关,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点格格不入。”杨景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并非统计专业出身,第一次接触工业统计,让他很迷茫——因为工业统计数据包括产值、能耗、利润等测算,稍微不留神,就容易出现纰漏。
尽管之前已有普查数据的经验,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统计,杨景还是不敢有丝毫马虎,认真谨慎对待每一个数字。
最怕调查对象不配合
对杨景来说,基层统计工作最辛苦的不是翻山越岭和走村串户,而是遇到不配合的单位和个人——
“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明白统计的作用,我们在做统计时,他们不太配合。”杨景告诉记者,在统计数据时,一些企业觉得收入是他们的隐私,不愿告知。他就会向对方晓之以理,碰上实在不配合的,他们只能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为了保证查准总量、查清结构、查实单位,得到管用、实用、好用的数据,杨景时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进行再走访、再登记,对摸底清查数据进行审核,查漏补缺。
数据也能记录时代发展
从事基层统计工作多年,杨景有了自己的体会,作为统计员,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可以上山下乡、走村入户,也需要随时打起十足的精神做好各类登记、计算和核查,因为,数据记录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
“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你要去分析,还要通过各种方法辨别数据的真伪,发现错误就要立即纠正。”杨景说,统计工作好比是一台大机器,每一个数据就是一颗螺丝,错一个数据,漏一个数据,都可能影响整台机器的运行。
像杨景这样的基层统计员还有很多,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用数据记录着时代,这些数据的变动和我们的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来的数字,也拥有了特殊的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玲丽实习生温晓梅日前,威远县镇西镇护新村村民胡长青致电本报热线咨询,1981年,他从新疆退伍回到内江,退伍时有4年军龄。2011年3月,他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按照当时的政策,退...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