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种地赚不到钱,可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的姚良,却因为创新种植模式、善于分析市场,每年种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有不错的收入——
◇唐兆权 文/图
“姚良,你每年在家种些小葱和其他农作物,0.3公顷地都能收入4万多元,而且收入还很稳定,真是厉害。”6月1日,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的文军泽羡慕地同姚良说道。
年近5旬的姚良,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外出打工,老老实实种着自己那0.3公顷多地,后来他觉得只是种点水稻、小麦确实挣不到啥钱,要赚钱就要想其他办法,于是他便在周边乡镇“取经”。经过考察,他发现在别的村子里有些人种香葱效益不错,于是便开始种起了香葱。
开头两年,香葱长势较好,不管是葱种还是葱苗收入都比较可观。第三年当他的葱苗长势正旺时,却出现糊叶,甚至烂叶。他赶紧按照技术要求防治,可是怎么治都不见效,当年收入大大降低。于是他四处查阅资料,并向种了多年香葱的行家请教,还参加了专业的技术培训。经过学习总结,他才得出了正确结论——香葱不能连作种植。
“连作种植会增加病菌的免疫力,并积累病菌,导致难以防治。可是,自己只有那么点地,要轮作咋轮得开?效益咋保证?”姚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借用种玉米的双行种植模式,一块地里一行种香葱,一行种土豆或胡豆等矮秆作物。第二年种香葱的一行轮种其它矮秆作物,种矮秆作物的一行种香葱。收了葱种后,又再种一季玉米、大豆。这种模式,有效地减少了病菌残留,不仅香葱年年稳产高产,其它农作物也年年获得好收成,每年他的0.3公顷地都能收入4万多元。
同村的刘杜宽、李德芳等30多户村民见姚良年年都是好收成,也跟着种起了香葱。可2013年受外省香葱影响,加上市场波动,香葱价格低至一元钱一公斤,很多村民都亏了不少钱。但姚良却因为采用的套种模式,虽然香葱卖不起价,但其它农作物却价格稳定,所以他损失不是很大。
亏本的农民大都放弃不再种香葱,可姚良心头有数。“今年价低明年一定又会猛涨。”于是他照样种植香葱。果然,第二年香葱卖到了20多元1公斤,让他着实挣了一笔钱。
从此,村里种香葱的人都紧跟姚良的脚步,学习他的种植模式,学着像他一样把握和分析市场,在他的带领下,如今村民们种植香葱,年年都能赚到钱。
新闻推荐
“乡音无改,您想把亲切的乡音永久保存下来吗?”内江市教育局、内江市语委办面向社会公开征召内江话发音人开始啦!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的要求,四川省今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四川库...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