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载满乡愁的“乡村博物馆”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6-05-04 00:02   https://www.yybnet.net/

文化陈列馆中的非遗展示区。

外国客人参观四方村文化陈列馆。

四方村文化陈列馆大门。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一个村级文化陈列馆,一个时代的乡愁记忆。

这些要素的叠加,形成了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文化陈列馆的现实形态。

洁白的墙面把院子反衬得光亮,风车、锄头、镰刀等有序摆放,就像刚使用过一样,回溯几百年的民风村貌历历在目,一个穷山村变身模范村的奋斗历程在脑海中回旋……4月13日,记者走进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村级文化陈列馆,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文化陈列馆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通过历史变迁、科学发展、盐商文化等展示,再现了四方村村民拓荒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一个“乡村博物馆”安放着一个时代的乡愁

2016年2月9日,农历大年初二,家住自贡市大安区的廖汉江和两个子女跟着妻子回娘家。在午饭后的间隙,廖汉江带着家人参观了四方村文化陈列馆。

一幅幅老照片,勾起了年近五旬的廖汉江对那个年代的回忆:“那个时候,村里困难,吃水都成问题。每次回家来,我们都要大包小包带各种衣食用品,补贴亲戚。后来村里组织修微型水利,建公路,在农业特色产业、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最终实现了交通、经济发展和生活的巨变,并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多次被省市县级表彰为先进单位、文明示范村。”

廖汉江的母亲和妻子是四方村人,他自己也算半个四方村人。

“做为半个四方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希望你们要秉承四方村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廖汉江一边回忆过去,一边对身边的晚辈们谆谆教诲。

这一幕,恰好被文化陈列馆工作人员肖光贞看到。

“在春节和清明时节,我们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像廖汉江这样的家庭,他们每每到来,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子孙们诉说村上的历史和当年的务农生涯,希望子孙们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4月13日,肖光贞告诉记者。

“我们建起了楼房,却弄丢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需要一个载体,所以我就构思,建一个村史馆。”威远县史志办主任冷国文是文化陈列馆建设的发起人,4月25日,他告诉记者,此前,当地要在四方村建一个全市一流的新农村综合体。四方村历史悠久,而且很有名气,为了留住乡愁,留住子孙后代对故土家乡的眷恋,他四处奔走,终于争取到县上的资金和项目,于2014年8月,建起了内江市首个村文化陈列馆。

为收集民俗品工作人员几乎把全县跑遍

威远,有着14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明清以来的万千移民,汇聚了不同地域的乡风民俗,也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如今,在文化陈列馆,游客可以通过一件件陈旧农具,一个个历史实物、一幅幅真实场景,还原各个时期的威远面貌。

走进民俗馆,一张雕工细腻、保存完整的木质雕花大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肖光贞告诉记者,这张大床已有150余年历史,原属清末年间威远县城曾家街一间染坊老板所有。床上雕有梅花、葡萄、金鱼、蝙蝠、喜鹊、瑞兽等,寓意福禄寿喜,多子多孙和年年有余。

威远永盛瓷厂烧制的碎瓷制品非常有名,在一个玻璃展柜便展出了民国年间威远瓷器厂生产的瓷器生活用品。这些瓷器的瓷色虽不如江西民窑细腻润白,可带有西洋风味的瓷器造型和瓶身上的画作堪称全国一流,收藏爱好者周建会不仅为民俗馆捐赠了自己收藏的“威远瓷”,更带来了一段关于“威远瓷”的历史。

“抗战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到威远为抗战募捐,威远永盛瓷厂的老板在捐出大量善款以后,还发动全厂职工募捐,并带动全县上下7次捐款。冯玉祥感慨不已,欣然为刚出窑的‘威远瓷\’题写‘还我河山\’以酬众志,这也成为瓷器界的一段佳话。”肖光贞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向记者讲述着每个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历史悠久,民俗品也就丰富多样,这无形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既要体现厚重的历史感,又要有现成的实物,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冷国文告诉记者,在筹备建馆的两年里,他带领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几乎把全县跑了个遍。

“那两年时间里,只要一到周末,我们就到处踩点,收集具有历史感的农耕用具或专属那个年代的东西。”冷国文回忆,有一次,他们听说东联镇张家祠堂有千手观音,便立马跑去,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在那座只剩下墙和零星瓦片的土房子里,他们冒着危险进去,找到了一个积满灰尘的亮壶。“当时高兴得很,然后又在一户农家的厨房里找到了一个纺车,纺车沾满了油渍,取下来洗了很久。”冷国文笑言,那段时间,大家特别像收破烂的,发现了以前用的东西,就特别兴奋。

据悉,在建馆时,威远县有关部门向社会广泛征集能够反映当地民俗的物件,不少市民纷纷拿出自己用过的珍藏品捐赠给馆里,希望用于展览,教育后人。史志爱好者、县委办保安李东从老家找来印有“为革命种田”的土碗,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搬来了家里的草鞋机……

文化陈列馆的布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县内知名画家黄渝文、丁威华捧出了他们精心创作的风情漫画和牡丹画;县书法协会组织会员为文化陈列馆题写牌匾;县作家协会主席袁成援写下 《瑞鹧鸪·四方村无花果》词作;县内摄影家们拿出了多年积累的民俗摄影图片。

“历时两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和粮票、水车、草鞋机、印章、工分簿、小人书、大字报……一件件见证威远发展历史的物件被收集到了文化陈列馆,经过分类摆放,肩负起了自己的使命。”冷国文笑谈,看着它们安然落户文化陈列馆,算是对子孙后代有了一个好交代了。

一馆两人全年无休免费开放

肖光贞告诉记者,她去年10月到文化陈列馆上班,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隔天轮流换班,周末一起上班,一个月工资1800元。

平日里,陈列馆鲜有客人,只有重要节庆活动时才比较忙。再有就是春节和清明节,外出的村民大多回乡,他们都会顺便带着妻儿老小过来,了解家乡的历史。

“这是打谷子用的,这是锄头,这是镰刀,这是老式的实木床,绝对没有甲醛。”在一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在城里长大的孩童们常常会被各种农村生活生产用具吸引,也会发出各种天真烂漫的疑问:什么叫打谷子?这么重的实木床,是怎么放进屋的?现在耕地还要锄头么……

每每面对这些提问,肖光贞又好笑,又感叹。

“或许在他们这一代,农耕文化和乡村人文风俗将难以传承了,但村史馆的存在,至少提供了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载体。”肖光贞告诉记者,自己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从事这么一份工作,她感到万分荣幸,所以每当有客人来参观,她都会热情地帮忙介绍。

“一村,一馆,两人,虽然平时拜访者寥寥,但我们要求文化陈列馆的大门必须全年开放,迎接四方宾客。”4月25日,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告诉记者,当地是威远县无花果的主产区,也是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但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所以在大多时候,这里都很清闲。但文化陈列馆不能流于形式,它不仅是景区,还是一个全面推介四方村乃至威远县民俗文化的窗口,所以它必须坚持全年开放。为了维护展馆全年的开放,村上每年都会筹集6万余元的专项经费。

走向未来如何更好传承地方文化?

文化陈列馆前后投资大约花了200多万元,这笔投资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所以探索在每个村建一个村级文化陈列馆,来记住乡愁,并不现实。作为内江市第一个村级文化陈列馆,四方村的陈列馆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出路就是成为区域性的乡愁文化承载基地。

冷国文告诉记者,要挖掘四方村文化陈列馆的最大价值,就是将这里建成地方性质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展示中心。

“在陈列馆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除了展示四方村村史外,我们还赋予了它展示威远县民俗乃至川南民俗,同时也展示无花果文化的内涵,它是村史、民俗和无花果文化三馆合一,总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冷国文说。

据悉,该馆分上下两层,一楼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楼展示村史和无花果文化。整个陈列馆共展出各类图片160余幅,文字介绍计3万余字;实物展览则以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为主,风簸、石磨、水车、牛灯舞道具和清代雕花大床是馆内重要藏品。场馆四周设置16个玻柜,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和文化展览品及史料。

“这么好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所以我们为文化陈列馆争取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基地、廉洁教育基地、无花果摄影展示基地等牌子,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举行。截至目前,开馆近两年,我们累计接待了近两万人次,平均每天30人次。”冷国文表示,希望四方村的文化陈列馆是一个引子,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乡村民俗和地方文化接轨现代,传承未来的机遇。

新闻推荐

盆栽无花果 如何结硕果

盆栽无花果。资料图片李金平在培育适合盆栽的无花果苗。□本报记者樊邦平文/图近日,记者接到读者电话咨询:现在发展无花果盆栽有没有市场?无花果盆栽的价格怎样?发展这个项目需要做什么准备?带着疑问,...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养牛赚钱有秘方2016-08-05 07:20
猜你喜欢:
评论:(载满乡愁的“乡村博物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